|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中心组学习参考资料2020年第04期——疫情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与经济复苏策略
发布时间:2020-04-30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3216 

编者按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巨大成绩,但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解当前经济走势,现刊登国家财政部政策实验室宏观经济部张鹏主任的解读报告,供大家学习参考。

 

 

疫情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与经济复苏策略

 

 

一、疫情导致我国经济变化的四个方面

第一,这次疫情在传播方面会导致经济运行出现压力,并且形成经济运行的成本。第二,对疫情的防控会产生经济运行压力和运行成本。第三,当疫情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时,会给社会公众带来一些心理方面的影响,而这种心理方面的影响,必然会对经济的正常复苏产生影响。第四,随着疫情及疫情防控的深化,会导致原有的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

先说第一个影响,疫情在传播方面对经济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主要体现在,第一,对于病人收治及治疗成本带来的消耗。第二,对疾病进行分析,追根溯源,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第三,对于相关患者的追踪成本和医学观察成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也会对经济有影响。

第二个影响,疫情的防控会形成较大的经济运行压力。第一,部分地区封城、全国层面封村、高速公路管控、小区管控、流行病学筛查、确诊病例追踪等,这一系列的防控投入成本是比较高的。第二,相关产业停工停产带来的损失。比如,电影院线企业、百货店企业、生活服务业等。第三,居民宅在家里,所形成的消费和动起来所形成的消费有一定差额。第四,部分产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而形成的成本负担。比如,疫情期间一些商店要维持营业,防控措施会形成相应的成本负担。

还有,到了复工复产阶段成本也很高,比如,返城成本等。因为返城后还需再隔离14天,这14天的相关成本也不少。此外,复产的投入成本也很大。因为,复产后,产业链上下游并没有及时复产,这样会形成产业链等待成本,或是延滞成本。

第三个影响,疫情的心理预期对居民消费也有很大影响。因为,大家已经习惯宅在家,餐饮企业自然而然就会受到冲击和影响。

此外,疫情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影响。面对疫情,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从现状看,因为很多制造业企业不知道新增需求在哪?并且当前产业链上下游沟通不畅,扩大产能显然是不合适的。

此外,疫情的预期对企业的存货管理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在疫情的压力下,很多人认为总需求是走低的,所以部分企业开始启动去库存的安排,这会导致两个问题:第一,企业复工不复产,现有的开工产能力进一步萎缩。第二,企业大量地去库存,对于当期的增加值有影响。

第四个影响是对经济环境的影响,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对产业链稳定的影响。如果产业链勾连着进出口,这个过程对于我们的影响就会更大。第二个方面,对价值链管理的影响。对于价值链的管理,疫情的影响是明显的。第三个方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影响。第四个方面,疫情的全球蔓延也会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

这四个方面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当前经济出现三个新风险:

第一个风险,总需求的不足。

第二个风险,现金流不好。因为大量的企业之前在停工停产状态,相关固定成本仍然需要支出,比如,银行贷款的利息、职工的工资仍然需要继续支出,在这个背景下,很多企业的现金流都出现了较大压力和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非常的大,当现金流出现问题的时候,企业往往会倾向于继续增加杠杆,在继续增加杠杆的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会进一步的削弱。

第三个风险,要素流动性不好。从资本要素来看,在资本要素的配置过程中,往往没有办法配置到投资领域或设备的设计领域,而大量的货币滞留在消费领域,比如,我们给企业提供大量货币,但企业除了用来发工资、偿还债务以外,其他方面不想做,在这个背景下,很多企业就将这种流动性投资到股市,进而导致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居高不下,也导致要素的流动性没有实现最优化的配置。

二、疫情对宏观经济的主要影响及压力

第一,疫情与消费。在疫情的影响下,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下降,2020年1到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规模只有5.2万亿,同比下降了20.5%。从其产品构成看,只有三类商品增速是提高的,一是食品、粮油;二是饮料类。三是药品。

除此之外,剩下所有的商品消费和餐饮等服务消费全部是负增长,比较典型的有两种,一是汽车消费,负增长37%;二是建材消费,负增长31%。

在整个消费体系中,信息消费是为数不多的亮点,我们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在商品销售中是增长的,网购模式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上升到21.5%,首破20%,并且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

面对这种消费形式,要提出有效的应对和化解策略,第一,要实施一定程度的消费促进政策,首先,要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其次,对于免税退税政策做有效启动,以及跨境电商政策要进一步明确,在消费出现相对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我们的免税店建设体系要全面进行推进和改善,主要包括:第一,现有免税店。第二,建设更多免税店。第三,对于外国游客相对集中的购物场所,将其设定为退税商店。

其次,5G消费政策。5G的消费政策包括两个层面:第一,5G信息产品消费要有相应的推广政策。第二,要针对以5G为载体的应用服务和产品开发。

还有,文旅消费。要营造良好的文旅消费环境,来推进文旅消费。

另外,农村的消费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强化,包括农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以及打造好农家乐体系。

此外,还有两类重点商品要与大家交流,第一类商品是汽车。从现状来看,结合不同地区,在限购限牌政策上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案。对二手车市场,第一个方面,要进一步突破限签的壁垒;第二个方面,要努力使工信部的标准和环保部的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交叉互认。第三个方面,尽可能将二手车的检验合格,从迁入地原则改为迁出地原则。

接下来,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将逐步减退,但考虑到今年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市场的基本情况,在政策的安排上,会略有延期和调整。从地方补贴来看,主要从购置补贴转向运营补贴。

第二类是家电消费。2020年1到3月份,主要的消费集中在生活必需品上,对以家电为主体的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增长影响非常大。

第二,疫情与投资。2020年1到2月份,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3.3万亿,同比下降了24.5%,降了1/4。在这1/4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了30.3%,制造业投资下降了31.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了16.3%。从房地产投资开发下降看,暂时不要紧,因为,2020年1到2月份,我国新房价格仍然上涨了6.6%,这说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状况总体仍然稳定。

我们的基础设施投资问题也不算大,虽然基础设施投资下滑了30.3%,但大家清楚,基础设施投资的主体有两个,一是政府;二是国有企业。

垫资施工方面。我国政府投资条例已经禁止建筑企业为政府垫资施工。如果建筑企业不垫资施工的话,地方政府扩大投资的能力又会缺失一块。另外,政府的资金是要直接进项目的,不再通过融资平台公司来转投,对于融资平台公司来讲,压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当前,制造业的投资是下滑的,它受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市场需求下降;二是整个产业链带动能力下滑;三是面对市场需求和产业链,企业的改造升级动力不足。

再看房地产投资。2003年非典以后,我们启动了房地产投资的16条,这16条意见最终带来了15年的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期,2013年以后的房地产的投资发展,就开始挤占实体经济的投资空间,并且恶化家庭资产负债表了。2003年到2018年这15年,房地产确实给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现在来看,我们的家庭资产负债表已经从2003年的家庭债务在1.5万亿左右达到了60万亿左右,每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利息高达3万亿,也就是说,本轮经济复苏和增长,与房地产关系不大。并且,我们依然要坚持房住不炒的调控要求,要注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调控管理机制的尽快出台。

第三,疫情与贸易。2020年1到2月份,我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为4.1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进口下降2.4%,进出口相抵,贸易逆差有426亿。总体来讲,对外贸易状况正常,对于东盟和一带一路沿线的出口略有增长。

面对当前的出口形势,我国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一是和WTO进行积极沟通,要求WTO重申各成员国对中国执行的相关限制政策。二是形成对中国进出口和外资领域的6个新政策支撑点,1.出口退税;2.贸易专项贷款;3.出口信用保险;4.将出口和进口有效贯通起来。5.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负面清单管理,扩大市场准入,支持外资在中国进行新兴产业的投资。6.对于在抗疫期间所实施的相关宏观经济政策要求要覆盖到外资企业。

第四,疫情与就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们的调查失业率已经高达6.2%,比2019年同期提高了0.8个百分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做好稳岗的工作,和新增就业岗位的工作。要降低企业岗位维持的负担,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要对企业用工实施一定程度的稳岗补贴奖励。

第五,疫情与物价。2020年1到2月份的CPI的涨幅是5.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了125.6%,给CPI带来了3.2个百分点的上涨,也就是说,现在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的,这个结构性主要体现在特殊的几类食品上。另外,从PPI的情况看,尽管PPI是负增长,但是负增长的幅度不大,只有0.2%,所以,我们PPI所导致的去库存的压力是比较小的,PPI所导致的通货紧缩风险暂时也较小。

第六,疫情与金融。第一点,因为疫情爆发导致了企业的安全流动性出现了较大压力,这样会有助于对金融市场的扩张,因为原来很多企业生产经营是不需要贷款的,只不过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缺口贷款,但考虑到疫情的影响,导致了企业当前的融资不是缺口融资,而是一个总体融资,这样会导致货币需求明显上升。而央行为了保障企业能够获得足额的资金,就必须想方设法降低融资成本,于是央行会引导利率下行,这样商业银行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起到支撑性作用。

此外,对于政府来讲,债务发行规模会进一步加大,政府将会通过风险补偿基金和风险担保基金等方式,向市场输出政府信用和准政府信用,这对市场来讲,也提供了更多的可供投资的高品质资产,但大家也要注意,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有很好的融资担保物,很多企业现在都是用存货抵押,用仓单质押,所以,商业银行的风险也在加大。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贷款给中小企业,要综合考虑。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比较低,商业银行肩负着为企业提供流动性安全的义务,另一方面,要让商业银行获得合理的信用保障,这个信用保障可以来自于政府,也可以来自于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比如,通过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来发放产业链贷款,将贷款资金以预付款的方式支付给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支持它们复工复产和相应发展。

 第七,疫情和地方财政。首先,税收收入明显下降,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下滑了13.5%,考虑到中小企业的开工率比规模以上企业要小很多,实际上制造业企业的增加值增速很有可能下降了30%,这自然而然会影响增值税。还有,服务业企业的增加值下滑程度比制造业企业还要大,所以,主体税收增值税肯定是下滑的。

另外,企业的增加值下滑,但用工状况又要保持稳定,那么利润肯定会更大幅度下滑,而企业所得税也必将下降,所以,国家税收会明显下降。

还有,土地类税收明显下降,2020年1到2月份,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拿地同比下降了30%,进而土地成交价款下降了36.2%,地方政府土地的减税降费负担显然也是十分沉重的。再加上隐性债务的管理肯定不会放松,我们的三张资产负债表就只剩下政府这张资产负债表是相对安全的,必须保证这张资产负债表能够肩负全局的使命。

三、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复苏六大思路

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复苏六大思路第一个思路,分区治理,标准互认。我国的疫情的防控措施在每个地方不一样,所以要分级治理防控。

第二个思路生产端放开,生活端节制。比如,在岗工作人员不应该超过单位工作人员总数的50%,能用视频开的会就不要聚集起来开,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定的离散度。要做到生产端放开,生活端节制。

第三个思路,确保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中小企业是比较脆弱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还是就业稳定的坚实支撑环节,所以要确保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对中小企业来讲,要给予充足的流动性供应,而这种充足的流动性供应短期来看只能通过债务来实现,所以我们要放宽一定规模的债务增长。

第四个思路,做好产业链、价值链的管理和推进工作

第五个思路,稳定和修复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家庭资产负债表是重点。但是,企业资产负债表暂时很难启动恢复工作,所以要提高对它的容忍度。

第六个思路,形成大规模集中性需求拉动局面。只有形成大规模集中性需求拉动局面才有可能激发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把企业活力激发出来。

四、疫情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及措施

在疫情下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与措施中,要做好财政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统筹使用,既要在财政政策方面形成一系列亮点政策,又要在政策搭配领域做好协调。从财政政策角度看,重点有三项:一是减税降费;二是政府补贴;三是政府投资。从货币金融政策看,重点有两项:一是利率政策;二是汇率政策。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