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岛有机大米、糙米产品获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农民流转出万亩土地,换来补贴、工资和碧水蓝天三份“红利”
本报记者 孔伟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批准扬州宝应湖西岛有机大米、糙米产品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即日起准予使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据了解,自2012年推行生态原产地制度以来,全国已有15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而宝应湖西岛有机大米、糙米产品则是国内首家通过生态原产地评定的有机粮食产品。湖西岛“生态原产地”从何而来?有何神奇?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走进位于宝应湖国家湿地生态保护区内的湖西岛有机农场,记者看到,临近中午,一些临水而居的人家,正在码头上用湖水洗菜淘米。农场主任华德富告诉记者,湖西岛有机大米、糙米选用优质水稻品种,采用稻鸭共作、双膜育秧、人工除草、施用有机肥料等一系列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这里种大米,一滴除草剂都不许用,只能人工除草。”
目前,湖西岛有机农场有着近万亩种植、养殖土地,全部都是从附近新荡村、氾西村、牌坊村的村民手中流转过来。没了田,这些农民怎么办?华德富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后,当地居民离土不离乡,从田里走进厂房,成了农场员工,一个月有近两千元收入。“湖西岛有机大米种植完全不用农药化肥,采用纯天然种植方法,人工需求量很大,除了长期性雇用,还有季节性雇用。我们人工除草都是雇用当地老百姓,按10元/小时给付工钱。”华德富介绍说,除了工资收入,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民,每亩田还会获得一定补贴金额。湖西岛村民高洁家里流转了11亩土地给农场,她告诉记者:“今年一亩地补贴750元钱,外加我打工挣的钱,今年我家又将是个丰收年。”
除了看得见的工作、拿到手的收入,湖西岛人其实还享受着另一份“福利”:碧水蓝天好空气。华德富就是当地居民,他告诉记者,得益于有机种植方法,湖西岛环境没有受到一点破坏。“宝应湖的水本来就不错,我们种的是有机大米,谈不上污染,这水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用,谁不希望自家环境好呢!”记者从宝应县农委综合处了解到,为了保证湖西岛有机大米种植区的环境,将来该区域周围不会设立任何工厂,湖西岛人的“生态红包”可以一直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