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国内汽车产业的不断增长带动了相关的配件行业——汽配制造业的飞速发展。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形态下,汽配产业也与其他生产制造业一样,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威胁和转型升级压力。是做满足低端服务和消费市场的生产加工“车间”,还是朝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创新企业转型?创建于2000年的江苏奥顿车业有限公司,用今年一季度实现销售1200万元,同比增长200%给出了答案。目前,该公司生产制造的产品已为华泰汽车、一汽通用、浙江永源、厦门金龙、广东陆地方舟新能源电动车等主机厂家的一级配套商,并于2007年在安徽合肥成立了模具制造基地。
昨天,记者在位于开发区的江苏奥顿车业有限公司里看到,每条生产线都在开足马力生产,工人们也在抓紧加班加点赶工期。“虽然汽配行业遭遇了经济寒流,但是对我们影响不大。现在,我们正在发动‘三大引擎’,加快转型的速度!”公司董事长邵新华笑呵呵地说。
在经济寒流的袭击下,很多汽配生产企业出现了开工不足、订单下降、减员增效等情况,但是奥顿车业的发展情况迥然不同,邵新华道出了个中原因。“我们有和主机厂家同步的先进装备和雄厚的技术优势,可与汽车主机厂同步研发车身模具、冲压件产品,为主机厂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车身模具、冲压件研发解决方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据邵新华介绍,公司先后投入近千万元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大型数控铣床、车床、刨床、冲压生产线、焊装生产线、ABB激光镭射切割机、涂装生产线、三坐标测量机等自动化生产加工设备和先进的检测设备,构建了产品数字仿真体系,保证汽车模具、冲压件系统产品与主机厂同步开发力度,保持与国内外汽车发展同步,所以,当主机厂商产销两旺时,奥顿车业的产品也生产红火。
国际认证,既是通向全球市场的“准入证”,也是奥顿车业发动的第二个“引擎”。近年来,奥顿车业投入了数百万元,进行了美国、欧洲的行业认证,并顺利通过了德国的“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邵新华介绍说:“ISO/TS16949是全球汽车行业最新的质量管理规范,代表了当今世界质量管理的先进水准。奥顿车业作为主机厂的供应商之一,通过该认证是进入汽车行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虽然做国际认证要花不少‘真金白银’,但是对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抢占高端市场,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们将会争取通过更多的国际认证。”
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奥顿车业加快转型的又一“引擎”。 一直以来,新能源汽车都是市场关注的热点。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并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到2015年,高效节能产品占到50%的市场。已成功配套国内知名主机厂的奥顿车业,在积极做好主业的同时,也正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力图实现从产品的转型升级到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奥顿车业2014年通过与美国GTA、广东陆地方舟新能源等公司合作,得到了国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支持。此外,还成功配套江苏陆地方舟公司2款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目前已形成量产。
“目前我们正与大型的投资公司洽谈,准备自主新上一条新能源汽车车身生产线,目前正在筹备之中,等项目正式投产达效后,公司未来的开票每年可达到5-10亿元左右,而我们已具备了这样的实力。”谈到企业下一步发展,邵新华信心满满的表示。
(杜强 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