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新四军《苏中报》纪念馆:重现宝应那段红色历史
发布时间:2021-07-12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2835 

近年来,宝应县射阳湖镇高度重视全镇范围内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工作,拨专款进行保护和修缮。同时,积极申报江苏省抗战文物抢修保护工程,新四军《苏中报》纪念馆就是江苏省抗战文物抢修保护重点工程之一。

抗战后期,为巩固和发展苏中解放区的文化新闻事业,苏中区党委决定编印《苏中报》,粟裕任社长。1944年至1945年初《苏中报》迁移至射阳湖镇射南村崔庄,其中在宝应发行的185期,对团结人民,打击敌人作出了巨大贡献。纪念馆中陈列了当年苏中区党委创办《苏中报》曾使用过的印刷工具、生活用品等,重现了当时的工作、生活等场景。这里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苏中报”这3个字为新四军一师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同志题写,当时报社聚集了苏中地区一部分知识界人士,还有新华社苏中分社的工作人员,共200人。报社下设编辑、采访、营业3个部门,因当时的工作条件简陋,报社的各工作室都隐蔽分布在群众家里。

《苏中报》从1943年12月2日创刊,共出版发行270期。在宝应出版发行185期,其中在西安丰出版发行84期、在射阳湖出版发行101期。在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的关键时期,《苏中报》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团结人民、打击敌人,为夺取苏中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抗战胜利后,随苏中区机构调整,《苏中报》于1945年10月11日后停刊。2008年6月,《苏中报》报社旧址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刘强 王露露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