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真好,闸刀轻轻一推,鱼塘里就有水,增氧泵就能正常使用,且24小时可通过电脑监控鱼情,一目了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啊!”日前,在曹甸镇郑庄村北荡圩,养殖户陈国华对前来检查用电的县供电公司曹甸供电所工作人员李立军、杨寿喜如是说。
10年前,郑庄村北荡圩还是一片芦苇荡,占地面积约1200亩。2015年,为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村里将芦苇荡开挖成一口口鱼塘,发包给5户养殖户进行水产养殖。
陈国华就是其中一个养殖户。2015年,他承包了北荡圩大小4口约500亩的水面,养殖经济效益较高的螃蟹和鳜鱼。由于螃蟹和鳜鱼对水质及其含氧量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夏季高温和雷雨季节期间。为了提高水质及其含氧量,陈国华尝试给鱼塘撒增氧粉,同时用柴油机抽水给鱼塘换水、增氧。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每年还是会发生部分鱼、蟹因缺氧而死亡的事件,最终,每年下来收益不是很好。为此,陈国华和其他养殖户普遍要求增加动力电,以解决鱼塘换水、增氧难题,但该地区没有电力线路基础。
今年5月底,曹甸所党员服务队在走访活动中获悉郑庄村北荡圩养殖户急需增加动用电的需求后,主动组织人员深入现场查勘,制定供电方案,并将此列入电能替代计划。
为能够早日让养殖户们用上动力电,该所特事特办,6月5日至7日,组织党员服务队员及工程施工人员15人,利用3天时间,帮助架设10千伏线路1200米、400伏线路1300米,新立电杆53根,新上一台40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将电力一直送到养殖户鱼塘口。
“动力电赶在入夏前架到了鱼塘口,供电公司为我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啊!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鱼会翻塘啦!”回想起当时立杆架线的情景,陈国华感慨不已。
有了充足的电力,陈国华加大了鱼塘的投入。6月,他新购了23台增氧泵和一套电脑监控设备,申请了90千瓦的动力电,并通过6只高清摄像头24小时全方位监控鱼情。
“巡查和启动增氧泵这些事,我现在坐在电脑前动动手就能轻松地把活儿给干了!”陈国华高兴地说。
(董泽云 郑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