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网络骗局出新招 保持清醒防诈骗
发布时间:2020-07-10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669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一些社交平台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这也给隐藏在网络背后的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近半年来,我县就有不少被骗事件,《大学生网络兼职刷单被骗万余元》《低价手机背后的骗局》……

近期,记者发现不少微信群里出现了一批“好心人”,他们发布信息自称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学了多年的画画,现在趁空闲时间免费教画画,也算是积累教学经验。这突如其来的超级福利,着实能吸引不少想要学习绘画的小伙伴以及希望孩子多学一样本领的家长,这真的是“馅饼”吗?显然不是,这不仅不是福利,还是一种新型的骗局。

那么骗子究竟用何手段行骗?记者虽未能直接与“老师”交流过,但通过一些网友的叙述了解了行骗过程。首先骗子用福利广告吸引部分人的兴趣,添加私人微信,随后进入所谓“画画班”微信群,再推荐一名专业“教导员”,一顿操作后,骗子确实会发送一些绘画的基本知识来博取信任。接下来,便以帮助更多人为由,要求“学生”帮忙在朋友圈微信群转发推广,然后,骗子会推送上课链接,这时候诈骗真正开始了,你通过链接注册了账号,你的个人信息就传送到了骗子那里。在微信群中推送此类信息的微信账号多以年轻女性的身份,就是为了降低防备心,说不定背后都是扣脚大汉团伙在套路。

网络诈骗的方式层出不穷,但手段并不新鲜,都是从降低人们的防备心出发,抓住一些人贪小便宜的心理,设局诈骗。实际生活中,只要充分了解这些诈骗手段,遇到情况时,不慌不怕,不信不转账,保持清醒,提高防范心,还是可以放心使用网络,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

本报记者 胡银玲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