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秋冻”并非随便冻
发布时间:2019-11-12 来源:宝应日报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761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不少中医理念。那么,眼下要如何科学地“冻一冻”才健康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县中医院医师。
秋季是夏季与冬季的过渡期,天气由热转冷,“秋冻”是为了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性,以便应付更为残酷的严冬。“秋冻”要根据天气变化、自身健康情况等多方面因素,适当增减衣服,循序渐进地“冻”。
县中医医院主治中医师王开军介绍,只要气温不低于20摄氏度,人们都应当让身体承受一下的冷冻,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防御的作用。但是如果温度降到15摄氏度以下,而且时间超过两周以上,大家就应该穿上秋冬的衣服了。
“秋冻”是因人而异的,并非人人适宜,老人、小孩、常年多病或者体质较弱的人群,本身抵抗力较差,如果再进行寒冷刺激,容易引起很多其他疾病。王开军说:“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血管容易收缩,应当要注意保暖。慢性咳喘病人,气道反应性比较差,注意保暖起到预防作用。慢性胃病的人,胃肠对寒冷刺激比较敏感,也要注意保暖。老寒腿的病人以及体寒体弱的病人,也不适宜秋冻。”
当然,适当的“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医生提醒,有些部位不但不能冻,反而要注意保暖。“腹部,双足,肩膀,脖子这些暴露在外面的部位,容易引发全身疾患,也不适合于秋冻。”王开军提醒大家。
·记者 赵浩·
上一篇:
小路口闯红灯,侥幸心理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