氾水镇的一位儿媳,最近做了一件荒唐事,因为婆婆没按照约定时间去接上幼儿园的孙子,这位儿媳竟然“啪!啪!”就给了婆婆两个耳光。看到儿子没人接哭闹,做母亲的心疼不假,但这样的作派,未免有失做儿女的体统了。
在当地调委会,调解员见到了这位打人的母亲,年纪轻轻的她,看不出几分蛮横的样子,可再看看愁容满面的婆婆,又不得不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据婆婆孙某讲,那天下午,自己答应了去带孙子,但刚巧有点家务事要做,就耽搁了一下,迟到了10分钟。待她赶到幼儿园,就赶紧上前哄孙子,并一路安慰着领回了家。可没想到的是,媳妇侯某听说儿子受了“大”委屈后,顿时来了脾气,打了婆婆。
在调解员的盯视下,明显理亏的侯某,却还设法为自己开脱。在接受询问时,侯某反复强调,每次老人去接小孩,都到得比别人晚,自己是实在气不过,才冲动动了手。侯某还辩称,自己是为了全家好,万一在这10分钟里,孩子出了什么差池,那老老少少都要悔断肠子的。
“我也是为了让她长点记性。”侯某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调解员愤怒地立刻打断了她的陈述,并毫不客气地训斥了侯某:“你这样的媳妇我还是头一次见到!”直到侯某表现有所收敛,调解员改以和缓的语气,对她进行教育开导。调解员指出,对于侯某爱子心切的心情,一般人能够理解,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是,侯某也该认识到教育要讲究方法。做父母的,首要就要做好表率,侯某如果知错能改,其实就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这对于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是很有裨益的。
当然,针对侯某提出的婆婆带小孩责任心不足的问题,调解员也对孙某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希望她能够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对此,孙某表示完全接受。
将心比心的话语最能够打动人,调解员拿捏到位的劝导,说到了婆媳二人的心坎里,由于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一起闹得沸沸扬扬的家庭纷争,最终以侯某向婆婆孙某诚恳道歉而宣告了结。在送婆媳二人离开时,调解员再次叮嘱:打人者要反躬自省,学会用中华传统美德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被打者也不能害怕家丑外扬,今后万一再遇到类似问题,还是要继续站出来,找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必要的时候,可以走法律途径维权。
·姜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