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范芳杨:20多年资助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未间断
发布时间:2019-07-29   来源:宝应日报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833 



20多年来,他每年拿出上万元救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离乡多年依然倾心家乡公益事业,谁家有难、哪家有困他都会伸出援手,他就是曹甸镇甄庄村村民,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范芳杨。

范芳杨16岁便独自一人外出打工,他干过木匠、做过生意、搞过养殖。一路走来,虽历经艰辛,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家乡的那份眷恋之情。

20多年前的那次经历,至今回想起来他依然记忆犹新。临近年关,他在集镇信用社取款时发现一位衣衫褴褛、佝偻着腰、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里面。范芳杨前去询问得知,老人无儿无女,远房亲戚说汇钱给她过年的,老人是来取钱的。范芳杨帮助老人查询后,发现没有老人的汇款单,老人失望地离开信用社。看到这位无依无靠的老人,范芳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下子被触动。当时家境并不富裕的范芳杨从兜里掏出几十元钱悄悄塞到老人口袋里,并再三嘱咐老人,买点东西回家过年吧。老人紧紧拉着范芳杨的手,眼里噙着泪花,连声说着谢谢。

那一次是范芳杨第一次救助别人,虽然只有几十元钱,但范芳杨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开启了他乐善好施的一生。

村里五保老人、贫困家庭的生活如何?范芳杨一直牵挂他们。这么多年来,范芳杨走南闯北、到处打拼,每年不忘慰问村里的弱势群体。甄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同奇告诉记者,范芳杨每年春节前夕把慰问金打到村里,由村里发放到困难家庭手中。无论自己富有还是贫穷,哪怕家里日子过得紧一点,范芳杨始终坚守这份善心。

范芳杨生活节俭是出了名的,他对自己很“小气”,对困难家庭却十分大方。64岁的张华荣是村里的低保户,身患残疾,儿媳患有尿毒症,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范芳杨虽常年在外,但他回到家乡时总会上门问问老张家的生活情况,临走时总会塞个三百、五百给老张,叮嘱他保重身体,鼓励他坚定生活的信心。

季刚英老人儿子去世后,儿媳离家出走,她和年幼的孙子相依为命。范芳杨每年上门慰问,还资助孩子一直考上大学,帮助这个家庭度过了难关。如今,季刚英老人的孙子成了一名人民教师,他对范芳杨的这份恩情一直铭记心底。

作为一名党员,范芳杨把集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村里修路、造桥他会尽力赞助资金。常年在外奔波,范芳杨始终记住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组织上有活动,他再忙也要参加。

“范芳杨并不是村里最富有的人,但他多年来帮扶困难弱势群体,关心集体公益事业,这份心、这份情让全村人都为之感动。”甄庄村退休教师杨寿林感慨道。

如今年过五旬的范芳杨打拼了大半辈子,虽小有成就,但也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近几年来,父母相继离世,常年在外奔波的他总觉得自己陪伴父母太少,心中有些遗憾。大哥去世较早,他把侄儿侄女当成自己的孩子,把他们抚养成人到成家立业。

“几十年如一日乐于助人,离开家乡多年还把村里困难弱势群体放在心里,他真是一位不计回报、不图名利的好心人。”甄庄村老党员、老干部提起范芳杨夸赞不已。范芳杨说:“家乡是我的根,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想着我的家乡,念着需要帮助的人。”(梅友宽)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