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巴掌,将他人打进医院,治疗3天,自己要赔偿、道歉。一件朋友间的纠纷案,以两败俱伤收场。负责经办此案的调解员,也是就此发出提醒,违法“好事”做不得,切勿误人兼误己。
据申请调解人冯某介绍,他和柳某是多年的生意伙伴。去年,柳某的营业执照被注销,“好心”的冯某爽快地答应用自己名字代领新照。而正是这张冒名的执照,给彼此关系蒙上了阴影。冯某说,不久前,事情发生变化。因为经营不善,柳某的店铺还被怀疑做了虚假登记,执法人员依据证照信息找到冯某,要他提供资金报表,否则,就要打黑名单。而这不仅有损商业信誉,还影响到生活起居,连出门叫车都会被拒载。心乱如麻的冯某想找柳某交涉,却碰了一鼻子灰。气急败坏的冯某,动手打人,激化了矛盾。
对于拖冯某下水的事,柳某也表现得无可奈何。他说,自己并未料到如此结果,冯某曾提出要做个报表应付一下,以免双双被打黑名单,可这时的柳某却是救火没有水——干着急,因为门市没有效益,他已先一步进入了黑名单,所以根本拿不出什么报表。在挨打后,柳某内心悔恨交加,既悔于拖人下水,又怨恨对方不顾情面出手伤人。
在调解过程中,双方始终处于对立面,在赔偿金额方面,柳某要求冯某赔付自己误工费、医疗费、精神损失费,共计10000元。而冯某则表示,自己只能够承担3000元,双方为了几千元的差额,不顾调解员在场,打起了口水仗。
所幸的是,调解员秉持立场,灵活运用专业技巧,对他们进行了积极的劝解,从而逐步缩小了认识上的差距。在交流过程中,调解员紧紧结合《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释法教育,提醒当事人,营业执照是合法经营权的凭证,不得随意转让。而冒名领执照更是存在着诸多法律风险,除双双被纳入黑名单外,如果经营人遇到债务问题,登记人也脱不了干系。现场,调解员还郑重发出提醒,要当事人汲取此次教训,深刻认识矛盾根源,不要再心存侥幸心理,以身试法。
最终,在调解员的尽力协调下,冯某承诺支付柳某5000元赔偿。双方就此结束争议。冯某还当场表示,会接受教训,尽快到市场监管部门,将代办的执照注销掉,以免被纳入黑名单。“帮忙不成,自己还差点被拉黑,以后再也不做冒名顶替的事了。”反思之余,冯某发出这样的感慨。
·姜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