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又名李德山、李沧栗、李微君,1921年3月出生于上海工人家庭,1938年考入中法工学院,不久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抗日救亡青年团,经常参加秘密集会,刻印散发传单,呼吁各界人士积极抗日,挽救民族危亡。1940年李默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新四军六师五十一团宣教干部、六师十八旅教导大队教育干事,从事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民运工作。
1941年,李默随十八旅转移江北,在苏中地区开展对敌斗争。1942年10月抗大毕业后,在宝应县黄浦区负责民运工作。在反“清乡”、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他和当地群众艰苦奋斗,共同抗日,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1944年2月调任宝应县安宜师范(干部培训班)担任政治辅导员,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这批学员在以后的斗争中,有的成了区、县领导干部、有的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1946年9月,华中野战军向北实施战略转移,高邮、宝应、兴化、溱潼等地大批解放区被国民党军占领,区乡武装多次遭到敌人围剿,很多同志英勇牺牲。时任宝应县望直区区委书记的李默,坚决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率领区武装队顽强进行斗争,惩办首恶分子,奇袭敌军据点,打破了敌人的围剿,坚定了干部群众坚持斗争的信念。
1947年,李默任溱潼县大垛区区委副书记,同年七月,敌人调集了两个营的兵力及东台、兴化、泰州、高邮等地武装,对溱潼地区发动扫荡,并派遣特务武装暗杀我地方党政军领导人。由于叛徒告密,7月30日李默在复兴庄被国民党特务包围,敌人企图活捉他,但他坚决反抗、绝不投降,被敌人连开数枪后光荣牺牲,年仅26岁。兴化县党和政府根据群众的要求,将复兴庄、王家舍一带命名为李默乡。
·县民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