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望直港军师村:生态为笔产业为墨 续写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24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 
位于宝应县望直港镇的东郊区域的军师村,人口2306人,耕地面积2600多亩,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80万元。近年来,军师村遵循“生态筑基、产业兴村”的路径,从美丽乡村建设绘就宜居画卷,到葡萄产业园串起致富链,再到鱼菜生肽项目激活科技赋能密码,正以扎实步履勾勒出产业旺、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图片

盛夏时节的军师村,绿树浓荫,碧水潺潺,白墙黛瓦的新居与繁花点缀的村道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生态美、百姓乐的田园新画卷。

图片

望直港镇军师村村民于学定:我们军师村环境优美,道路宽阔,到处都是花草啊,遍地鲜香,出来人心情比较舒畅,看到比较美观,而且比以前清爽,干净,卫生。

图片

据介绍,自2024年5月份开始,军师村投入300多万用于省级特色田园项目建设,23户村民房屋完成翻建改造。这个昔日寻常的村落,正以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为乡村振兴写下鲜活注脚。

图片

望直港镇军师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超:主要实施道路拓宽,房屋改造,河道清淤,垃圾分类建设,河道清淤总共2.3公里,我们采用了特色驳岸的改造,兼具了乡愁记忆和特色驳岸功能。下一步,我们村将围绕乡村文明,生态宜居,产业丰富,治理有效这四个方面来巩固特色田园建设成果。

图片

环境之变催生产业之兴,产业之兴反哺民生之富。随着鱼菜生肽项目的精深加工线投产、葡萄园进入盛产期,村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

图片

望直港镇军师村有上百个葡萄大棚,约600亩,品种也特别多,比如常见的夏黑、阳光玫瑰等十多个品种,这里已经形成了葡萄特色产业,这也成为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径。

图片

放眼600亩连片葡萄园,夏日阳光下的大棚如碧波荡漾。饱满的“阳光玫瑰”泛着莹润光泽,紫黑的“夏黑”缀满枝头,阵阵果香引人垂涎。

图片

采访中,种植大户周女士告诉记者,在村里的扶持指导下,今年,她家100多亩的葡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图片

种植大户周苗苗:我们种了100多亩葡萄,种植已经13年了,有晴王,夏黑等十多种品种。我这边一百多亩年收入,大概是100万元左右。

图片

军师村村干部胡海啸:军师村葡萄园带来了销路的拓宽以及政府政策的扶持。另外,葡萄园在种植初期的时候带动了军师村老百姓1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一个月下来可以达到人均两三千块钱。

图片

2024年8月,鱼菜生肽项目在军师村落地生根,这个由省委驻宝应县乡村振兴工作队连续两届接力推进的项目,总投入1050万元,通过“鱼菜共生+ 生物肽提取”技术,构建起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

图片

鱼菜生肽项目现场负责人沈鑫:因为我们是今年3月份刚建好的,生产了大概有两三批的生菜,鲈鱼还在生长中,预计大概九到十月份可以销售。我们这个项目能带动当地老百姓就业,为村集体带来大约有35万元的收入。

图片

池中鲈鱼嬉戏,水上菜床生菜青翠。当生态农业邂逅科技创新,这条“从水中捞金”的新路径,正成为强村富民的生动实践。

图片

望直港镇军师村党支部书记王杰:我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22年的55万元提升至去年的180万元,今年力争突破300万元。下一步,一是利用好我们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和电商直播来拓展我们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来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我们鱼菜生肽项目,草坪广场,文化长廊,中意亭,文山巷,打造近郊旅游,农文旅发展的路线。(记者:蔡健 谢国扬 汤爱欣(实习))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上一篇: 没有了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