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鸟瞰和美乡村新画卷”专栏,让我们一起俯瞰宝应县氾水镇西园社区。
一条运河千年韵,半岸烟火半岸诗。初夏时节,漫步京杭大运河畔的氾水镇西园社区,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这里,既有运河人家的诗意栖居,更有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既有传统乡村的质朴韵味,又焕发着现代田园的勃勃生机。
在西园社区,红色精神始终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村头环岛中央,传奇英雄华克之的雕像巍然矗立。底座隽刻的“七个不”誓言——“不怕死、不怠工、不撒谎、不贪财、不想出头、不埋怨组织、不讨价还价”,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信仰标杆,更成为新时代西园人干事创业的精神坐标。雕塑坐落于环岛中央,四通八达的道路从环岛向周围延伸,象征着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更寓意着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移步华克之纪念馆,200余件革命文物静静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2022年,华克之纪念馆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红色地名,让这里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并吸引无数人前来打卡,瞻仰学习。
在社区红色文化景观道上,南泥湾精神、红船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标语格外醒目。西园人用信仰铸魂,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芒。
西园社区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人居环境:疏浚后的河道碧波荡漾,15座垃圾分类亭规范整洁,太阳能路灯与景观灯勾勒出乡村的夜色画卷。社区在主排河北侧打造80亩绿化苗圃,栽种高档彩色苗木,同步推进道路绿化、游园改造和景观小品建设,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愿景。
环境美了,村民的幸福感更强了。如今的西园,房前屋后皆风景,昔日杂乱的边角地变身“口袋公园”,废弃坑塘改造为生态湿地,而一户户农家小院,则在绿意掩映间绽放出别样的田园雅韵。
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社区智能化养殖基地内,科技赋能的现代化养殖模式令人眼前一亮——年出栏1.5万头的规模效益与生态循环技术相得益彰,成为绿色农业的示范样板。 社区还依托运河文化资源和田间学校,培育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等新业态,让“美丽风景”变身“美丽经济”,共同托起社区居民的“致富梦”。
西园社区党支部书记高荣国: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责任导向,以产业升级、生态保护为重点,常态长效巩固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成果, 把社区好风景转变成好“钱”景,让生态好颜值转化为好产值,深化产业内融合, 提升经济活力,推动农文旅协同发展。
从红色传承到绿色发展,从环境整治到产业融合,西园社区通过创新实践,不断谱写着新时代的“田园交响曲”。 面向未来,这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必将绘就更加绚丽的篇章。
记者:刘延龙 郝达玲 通讯员 姚从彬 杨启宏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