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鲁垛镇:一针一线绣出“锦绣”好日子
发布时间:2020-11-18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2080
凭着一针一线,绣出小康生活。在宝应县鲁垛镇,乱针绣产业吸纳留守妇女就业,改变了贫瘠水乡的人文和经济面貌。小小的绣花针“摇身一变”,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定海神针”。
20多年前,任俊荣从贵州嫁到鲁垛镇,如今45岁的她已经能说一口地道的当地方言。中午,忙完家里的事儿,她就骑上电动车赶到厂里做起了绣娘。任俊荣说,几年前,她还是一名守着孩子和老人的“留守妇女”。
家家做女红,户户有针工。这些年,鲁垛镇慢慢形成了乱针绣的产业集聚,对绣娘的需求越来越大,任俊荣也跟着放下了麻将,拿起了针线。
鲁垛镇的乱针绣产业并不是一蹴而就。时间拨回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叫莫学春的村民退伍后在常州拜师学艺,随后回乡开设了一间乱针绣小作坊,让这门技艺在运河小镇播撒下种子。2001年,他19岁的女儿莫元花接过绣花针。经过多年努力和创业,莫元花不仅创新了乱针绣技艺,还将这门手艺产业化,带动了当地留守妇女就业创业。
莫元花从事乱针绣19年来,面向全县免费开展乱针绣技能培训,带领全县300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走上脱贫致富路,人均年收入5万元。
靠着这样一支队伍,莫元花的一批作品先后在许多重要活动中亮相,不少作品还被国内外重要场所收藏。2015年,莫元花创作的《丝路》捧回国家级“百花杯”奖;2018年初,莫元花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她心中,一幅精彩的乱针绣产业版图正徐徐展开。
如今,鲁垛镇乱针绣产业园是全国最大的乱针绣生产基地,全镇现有刺绣企业及绣坊、绣庄30多家,从业者3000多人,年产值3亿元,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一篇:
宝应柳堡民警检查辖区工地安全生产
下一篇:
宝应专家解读:构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