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家住曹甸镇曹南村的张大爷专程把一面写有“为民解忧、情系百姓”的锦旗送到曹甸镇指挥调度中心。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8月的一天,张大爷69岁老伴早上离家后迟迟未归。老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家里亲戚朋友在村里及周边开展寻找,一直没找到其老伴。
曹南村网格员刘宇知晓此事后,向镇指挥调度中心申请帮助。中心坐席员通过指挥调度中心联网监控功能,调动了曹南村及周边所有监控,还原老人行走路径。最终,坐席员在一处监控视频中发现了老人的身影。通过网上网下的搜寻,终于在当天夜间找到了张大爷的老伴。
根据镇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要求,曹甸镇投入近100万元建设了镇指挥调度中心,中心配备一块14平方米的电子显示屏,配有4个坐席员座位和88个参会席,成为全镇基层社会治理的中枢。
围绕“全天候、全流程、全方位,查管理、查作风、查执法、查安全”的“三全四查”工作方式, 曹甸镇指挥调度中心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全天候安排人员值班,随时应对镇域内各类突发事件。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受理清单、受理时间、办件流程实现跟踪,并进行超期办理预警提示,切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镇187个高清探头均接入系统,既可实现对重点部位的全方位监管,也可实现对突发事件的留痕管理。与此同时,指挥中心还可以查看各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和镇为民服务中心人员工作到岗到位和服务状态,实现与执法人员的在线同步查看,执法记录、执法结果和相关处罚决定能通过中心系统公开,通过探头对重点企业主要入口进行监管等等。
自镇指挥调度中心建成以来,曹甸镇充分发挥指挥调度的作用,帮助寻回走失的老人、丢失的钱包等多次。指挥调度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基层治理筑牢了“防火墙”。在基层治理中,大数据正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强力推手”。曹甸镇通过指挥调度中心的建设,实现了信息的上传下达和下情上报,彰显了标准化、精细化的现代基层治理服务理念。点开指挥调度中心一体化平台,可以看到党建引领、行政审批、综合执法、网格管理、经济运行五个模块。各个模块通过整合相关业务数据,构建起“网格化+大数据+铁脚板”的社会治理模式,节约了人力、物力,畅通了信息渠道,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编后
县域治理是篇大文章,不可能“一笔挥就”,需要精心布局、仔细琢磨、久久为功。我们要善于总结好近年来特别是疫情期间县域治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健全完善科学有效、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作用,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全覆盖、实时化、能预警、可追溯,切实以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记者 乔杰 通讯员 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