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夏集镇丰收村的李大妈非常开心,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办好了身份证明。她告诉记者,镇里设立网格化社会治理王桥工作站真是办了件大好事。以前,办个身份证明,村里人都要坐车到集镇上派出所去办,来去正常要半天。
像这样的网格化社会治理片区工作站,夏集镇还有3个。夏集镇由3个乡镇合并而成,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6.8万,镇域内东西跨度近25公里,由于区域面积大,“战线”相对长,社会治理工作不能满足群众日常需求。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不断将全要素网格化引向纵深,夏集镇在强化镇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职能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探索成立王桥、子婴河、郭桥和夏集4个网格化片区工作站,积极构建“中心——片区工作站——网格”立体化工作模式,具体明确网格化、治安、巡防、城管、环卫“五位一体”工作内容,通过推动队伍力量下沉,管理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提升网格化社会治理成效,加大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力度,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据了解,夏集镇将网格化片区工作站工作作为镇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推动工作,成立了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片区工作站指挥部,由镇党委副书记任指挥长,3名党政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18个村支部书记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作为成员,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镇综治中心,由1名分管政法班子成员兼任办公室主任。指挥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推进落实、情况综合、督查督办等相关工作。
为推动“五位一体”工作内容有力有效落实,工作站建立了完善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在日常管理中,实行每日指纹考勤,通过片区工作站自主排定工作计划,明确服务内容,工作过程留痕,确保工作实效。工作站站长每周一召开工作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同时镇研究制定出台了4个专项考核办法,每月评比兑现,并制定网格化片区工作站流动红旗评比办法,各个片区工作站所有工作人员都纳入考核评分,年终考核按月度考核的总分进行综合计算,实行奖惩机制,真正通过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考评体系,推动片区工作站实质化、实体化、实效化运作,体现“小片区、大社会”的理念,真正发挥便民、利民、惠民服务的作用。
夏集镇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综合考虑距离、区位、人口等因素,科学合理设置4个片区工作站,分别管理服务四五个村,按照规范化的标准,工作站统一标牌标识,统一进行装修、统一进行管理、统一台账资料、统一规章制度。每个工作站设置接待大厅、会议室、调解室、站长室、综合办公室等功能室,会议室还设有监控屏,通过“技防+人防”的措施强化工作保障。在王桥工作站率先建立了户籍室,解决辖区4个村12000名村民办证难等问题,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党建+网格化社会治理”,成立党支部,将党员明确为支部成员,所有党员亮身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镇9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网格员1名、信息员3名,确保每个网格内群众的诉求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夏集镇还有力加强工作保障。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保障,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加强人的保障,配齐片区工作站人员,明确镇4名党委委员兼任工作站长、党支部书记,由机关中层干部、部门单位负责人担任副站长,所在片区村支部书记为成员,下设治调、民警、巡防、城管、环卫5个工作组。加强物的保障,购买网格巡逻车,建立监控大屏等,推动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努力保障网格日常的工作运行。加强财的保障,财政设立专项工作经费,给予工作站运行充分的财力支撑,做好日常人员办公、就餐等保障。
(记者 郝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