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领导讲话
王庭国同志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2/16 来源:中国宝应网浏览次数:15420次字号:【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三农”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今年“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乘势而上,创新突破,务实推进,全力巩固和发展“三农”工作好形势,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实现稳中求进、又好又快作出新的贡献。

2011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产业化兴农战略,着力抓龙头、强基础、促增收、惠民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呈现出“一个进展顺利、两个明显成效、三个持续加强”的特点。“一个进展顺利”就是小康创建进展顺利,省定四大类1825个指标总体达标,有望实现创建任务。“两个明显成效”:一是农民增收取得明显成效。农民就业创业力度加大,全年开展农民技能培训3.3万人、自主创业培训2405人,新增自主创业农民1082人,带动就业人数1.01万人。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500元,增长20.49%,连续两年农民收入净增千元以上。二是农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实现农业总产值89.37亿元,增长16.6%;水稻、小麦分别实现七年增和八年增,总产首次突破18亿斤,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整合粮食加工流通企业,组建宝粮集团;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6万亩、设施农业面积2.32万亩、高效渔业面积3.58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2个百分点;“宝应湖”牌获批中国驰名商标,“宝应慈姑”继“宝应荷藕”后再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全县农业“三品”总数位居全市第一。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个。“三个持续加强”: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完成各类水利土方780万方,配套小沟级以上建筑物700座;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8%,成功创建省级基本实现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县。二是农村机制创新持续加强。全年新组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55, 新增入股土地面积3.5万亩,成立全市首家农资消费类合作社。政策性农业保险继续提标扩面,农业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新农村建设持续加强。村级“四有一责”建设扎实推进,村级组织服务农民、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显著提升。新创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3个,市级新农村建设优美乡村1个、村级组织五项能力建设百强村4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标村53个、全面小康达标村31个。完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58个,新增造林绿化面积3.2万亩。

回顾今年以来的各项工作,我们创新思路,克难奋进,扎实工作,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抓产业升级。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农业增效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化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龙头公司引建、规模基地建设和市场营销搞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县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二抓多元投入。抢抓国家和省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机遇,千方百计上争项目,获得项目资金7.5亿元以上。同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支农和招商引资力度,有效增加了农业农村资金投入。三抓开拓创新。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培育新型金融组织,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四抓民生改善。把民生改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让农民群众喝上“安全水”和“放心水”。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农产品速测室实现县镇全覆盖。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不断提高集体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经济收入。持续推进农民健康、农村教育文体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业农村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核中荣获特等奖,实现了“十二五”发展“开门红”,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全县上下通力合作、苦干实干的结果,更是全县“三农”战线上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虽然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少单项工作走在了省市前列,但农业的转型升级、农民的富裕程度、农村的总体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巩固和提高,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方面,由于当前国际国内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造成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农民就业创业、农产品供求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不可轻视;另一方面,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能力不足,要在高基数、高平台上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难度不容低估;同时,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根本破除,有利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还未完全形成,制约“三农”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不能忽视,等等。对这些“三农”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分析,深入研究对策,努力增强预见性、把握主动权,推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根据中央提出的“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总体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坚持把产业化兴农作为根本出路,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根本支撑,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努力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持续发展。主要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新增高效农业园区面积6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4.5万亩,高效农业占耕地比重达48%,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1%,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脱贫实现明显突破。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转型发展为重点,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现实需要和科学路径,必须要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1、要以规模化推进转型发展。要优化产业布局,集中打造“一区两沿三线”农业产业带,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有机、设施和观光农业以及生态旅游业,沿安大公路重点发展现代花卉林果业,沿237公路重点发展蔬菜、瓜果业,同步推进范柳线、沿广线、恒黄线粮油高产创建、畜禽规模养殖和生态观光农业等基地建设。要突出园区建设,围绕全县产业布局和各镇产业特色,在实施农业园区“个、十、百”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打造有机、设施、水产特色园区各10个。要重点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技术,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80%以上。

2、要以产业化推进转型发展。围绕“3321目标,加快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建设,重点打造水生蔬菜、水产、粮食3大产业集群,荷仙集团、水仙集团、宝粮集团3大重点企业集团,有机食品检测中心和农产品物流中心2大中心,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要立足现有资源,做大现有产业,加快形成产销20亿元规模的水生蔬菜加工产业集群、水产产业集群和粮食产业集群。要通过资产重组、股权置换、招商引资等途径,加快荷仙集团重组步伐,引导宝粮集团尽快上市,推进水仙实业尽早改制,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均增长20%以上。坚持招引大公司和培植大龙头同频共振,立足“四水”和有机特色,围绕构建生产、加工、流通相互衔接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宣传推介,强化公关联系,寻求与大集团、大企业合作。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加工配送、电子结算、网上销售等新型经营业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全年新增展销窗口5家以上。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生产者与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企业食堂等直接对接,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国驰名商标“宝应湖”的品牌效应,不断创新经营运行机制,加快实现从“销售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

3、要以科技化推进转型发展。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就是以科技创新支撑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以科技创新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对此,我们必须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要坚持把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新机具、培训新农民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积极实施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实用人才,不断加大基层农技人员和持证专业农民的培训力度。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尤其要充分发挥县、镇农技推广中心的作用,着力增强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全年推广应用新品种40个、新技术10项、新模式10项,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40个。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农业产学研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强农产品、肉食品等执法检查,深入实施市场准入和产地准出制度,新增农业“三品”50个,农业“三品”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8%以上,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建设水平。

二、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着力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重中之重,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的。对照市委提出的“六年倍增”要求,我县结合实际提出了“保六争五”的工作思路,即确保六年、力争五年实现倍增目标。对此,我们一定要在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多着并举,多头并进,千方百计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1、要强化就地转移,增加工资性收入。围绕“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职业农民5000人”目标,全面开展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建立培训、鉴定、就业“三位一体”的农民培训补助机制,引导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同时,培强水晶玻璃工艺、乱针刺绣、电子装配等富民特色行业,拓宽农民就业空间,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2、要突出政策扶持,增加经营性收入。要建立创业辅导员队伍,提供项目开发、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及时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在工商登记、税费、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发挥农业特色资源优势,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农家乐等休闲旅游项目,不断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3、要推进机制创新,增加财产性收入。在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积极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利益分配和股金分红。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价格自然增长机制和土地流转费用兑现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农民土地租赁受益,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

4、要着力脱贫攻坚,增加转移性收入。认真组织开展新一轮农村扶贫脱贫攻坚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加大转移就业帮扶力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确保到2013年底所有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以上。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创新农村体制机制,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

1、要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步伐,力争年底全县60%以上的村完成登记发证。引导农民通过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不断推进农业由分散经营向合作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确保全县入股土地面积突破30万亩。依法组建县级仲裁庭,完善纠纷调处机制,切实解决好土地流转的矛盾纠纷,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稳步推进土地连片整理和万顷良田改造。

2、要推进“三大合作”转型升级。按照“扩面、拓展、提高、扶持”的总体要求,坚持量质并举,不断提升合作组织运行质态,全年新创“五好”示范社市级以上40个,农地股份合作社工商登记率达100%,社区股份合作社工商登记率达60%以上,新增加合作组织注册成员数15000人。要不断拓展合作组织形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联社等新型合作组织5家以上。同时,加快组建村级经济合作社,选择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先行开展试点,培植典型,积累经验,确保到年底60%以上的村建立集体经济组织。

3、要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加快推进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积极发展以服务农村为主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向农村,确保年内新成立村镇银行1家,力争新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3家。积极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保险,稳步推进农村小额保险,进一步扩大农村保险覆盖面。

四、以统筹城乡为抓手,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认真实施农村实事工程,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更高层次、更高标准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1、要扎实提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任务。要抢抓国家加大水利投入机遇,积极申报并争取实施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提高水利防洪保安、保障生产和服务民生的能力,重点实施流域性防洪、中小河流治理、宝射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完成一般土地治理1万亩。要加快机械化步伐,稻麦生产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87.5%,实现机插秧面积58万亩。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继续实施集镇“十个一”工程,不断加强农村道路和桥梁建设,努力建设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充满活力的新农村。

2、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研究出台全县农村环境“四位一体”长效管护工作考核办法,不断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效。策应“绿杨城郭新扬州”三年行动计划,新增造林面积1.65万亩。要以群众满意为标尺,积极推进科教文卫等各类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和新农保参保率,不断健全农村低保、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要重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和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并通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

3、要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今年要完成自然村庄整治1140个,创建三星级“康居乡村”4个。各镇(区)要根据村庄基本条件,分区域、分类型指导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强环境卫生治理,打造整洁、自然的村容村貌。要突出规划布点村庄的环境整治,对具有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村,要注重特色保护和培育;对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要加快配套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对经济相对薄弱的村,要优先建设和改善农民群众需求较为迫切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收运、河塘疏浚整治等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环境面貌。对非规划布点的村庄,各镇(区)要根据实际情况,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开展连片整治,美化农村环境。

五、以强化领导为保障,着力提升农村工作组织水平

农业始终是安天下、稳民心的基础产业,始终是经济发展、维护稳定的支撑产业,“三农”工作的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各镇(区)必须要把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落实到组织领导、优化服务和目标考核上来,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局面。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区)、各部门要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狠抓落实,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重点、抓布局,分管领导要切实抓推进、抓落实,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要坚持从农业农村工作实际出发,总结完善近年来推进“三农”发展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创新思路、创新方法,着力在高效农业、土地流转、环境整治等方面,形成切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推进举措,从而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打造亮点。

二要强化协调配合。县农口各部门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要积极顺应形势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抓实推进措施,在园区建设、上争项目、招商引资、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加强服务指导。县农业、发改、水务等部门要加大上争项目力度,尤其是抢抓国家加大对种粮大县补贴的机遇,积极包装项目,获得更多支持。县财政、国土、金融、人社等部门对农业农村的资金、土地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化解;县宣传部门要广泛宣传发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发展的良好氛围;其他部门也要结合自身职能,进一步提高为“三农”服务水平。    

三要强化基层建设。今年是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的重要一年。各镇(区)、各相关部门要把建设标准厂房、发展物业经济作为加快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渠道。要不断完善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功能配置,普遍建立村级一站式服务大厅(服务室)。要按照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工作等“六到位”的要求,建立健全村级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要抓好双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农村集体资产信息监督和村务监督组织建设全覆盖,促进村“两委”班子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村支部书记肩负着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和维护农村稳定的重担,工作非常辛苦,组织上要更多地给予关心爱护,同时也希望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带着群众干,做给百姓看,以自身的良好形象聚人心、鼓干劲、勇争先,为全县经济社会的赶超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四要强化政策落实。各镇(区)、各部门要认真对照“十二五”规划和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并按照项目化、责任化的要求,落实工作举措,需要实施的项目、建设的工程,尽快启动;需要落实的政策、拨付的资金,尽快到位。县农工办、农委等部门要对“三农”投入、农民增收、高效农业、“三大合作”、农村实事工程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分片分线赴镇村进行跟踪督查,定期通报,推动工作落实。同时,今年,县委、县政府今年将继续加大专项考核奖惩力度,各镇(区)、各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农业农村专项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同志们,做好今年“三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巩固“三农”工作好势头,开创“三农”发展新局面,为推动全县“赶超争先、创新转型、加快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发布机构: 宝应县县委办
发布时间: 2012/2/16
信息浏览次数: 已有15420人阅读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