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领导讲话
刘星驰同志在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6/2/18 来源:中国宝应网浏览次数:6147次字号:【


                (2006年2月17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按照县委九届十九次全体会议明确的总体要求,总结表彰去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农民增收这个中心,部署2006年的工作任务。现在,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四个方面问题: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过去的一年,农业农村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紧贴全县“两个翻番”工作大局,在大事多、困难和矛盾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围绕“三村联创”、园区建设和落实农村政策这三个重点,迎难而上,连续作战,“三农”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农民增收明显加快。实现农业增加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农民人均纯收入5030元,增加628元,增长14.3%,为近年来增收绝对额最高的一年。一产撑起增收半壁江山。种植业战胜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等病虫害夺取了丰产丰收,水产业通过增加上市总量、开拓营销市场实现了增量增收,畜禽业依靠规模化养殖保持了平稳发展,来自农业增收占一半以上。劳务收入成为持续增长点。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动和组织力度,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村级兴办一般纳税人企业625家,扩大成建制劳务输出,全年新增转移输出2万人达27.6万人,人均劳务增收228元。减负补农政策惠及千家万户。农业税免征及财政补贴等政策性增收达人均76元。“三村联创”活动整体推进。安宜镇三里村、柳堡镇郑渡村成为市级全面小康先行村,新一轮农村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市县镇三级已投入帮扶资金185.5万元,落实建设项目33个、致富项目839个。

  ——结构调整向前迈进。各镇紧扣农民增收抓调整,丰优香占籼稻、扬麦11号、扬麦158、宝应湖大闸蟹、水产“六小品种”、三元猪等优质高效品种成为种养主角,麦套稻、机插秧、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等新模式得到推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销增长25%,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新增35个;首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验收,新创6个有机(有机转换)食品、10个绿色食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实施了4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土地复垦项目投入6256万元,改造农桥54座,完成水利土方836.3万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潼河、宝应站建成投入运行,新增大中型农业机械506台,农机综合作业水平82%;栽植各类树木500万株,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

  ——园区建设取得突破。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园区自去年四月份成立以来,核心区首期20平方公里建设,以480万元的地方财政投资,撬动了园区建设  万元的全年投入,一个“生态优良、产品优质、风光优美”的省级农业园区正在兴起。按照“产业立园、项目建园、科技兴园、机制强园”的总体思路,制定完善了园区总体规划和路网、林网、水网及中心村镇建设详规,“一纵(机场路)两横(渔场路、刘堡路)”道路已经建成。

  发挥园区、生态和特色产品优势,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成功举办宝应有机农业暨项目推介会。全年兴办农业项目74个,利用“三资”5.1亿元,占年度目标的255%,其中,民资和工商资本4.4亿元、同比增长53.9%,利用外资924万美元、增长42.2%;进入省级园区新办项目2个,总投资2200万元,增资扩股项目1个,投入150万美元。农口和涉农部门通过包装农业项目向上争取资金  亿元、增长  %。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行村干部规范化管理,明确村级事权,对村干部实行结构工资制,所有村干部参加了养老保险,出台优秀村支书“升官不挪位”制度,提高了村干部经济和政治待遇。积极稳妥实施了镇农经和农技服务体系改革,通过考试考核、公平竞争,公益性岗位择优录用,在扑灭灰飞虱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营性活动也有序开展。

  ——农村政策得到很好落实。严格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和各项惠农政策,免征农业税,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农民负担总额较上年减少2840.2万元,人均减负41.3万元,下降59.7%,全年未发生涉农事件。水稻及小麦良种补贴、水稻直接外贴、农机具补贴发放到户,向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发放了奖励扶助金。全面推行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村帐镇管。新建土地流转市场7家、土地股份合作社4家,为保护失地农民的长久生计进行了有益探索。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立足农村建农村、置身农民待农民”的总体思路,精心谋划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农业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全民创业等关键措施,埋头苦干、狠抓落实;坚持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目标考核为抓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特别是面对灰飞虱、禽流感等重大灾害,全县农业农村战线上的广大干群团结拼搏,克难而进,开创了全县“三农”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并通过你们向全县农村基层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二、统揽全局,放眼长远,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

  中央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统筹城乡、工农互促、协调发展的关节点,是“三农”工作的新举措、大战略。就我县而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农业放到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格局中来发展,把农村进一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来建设,把农民增收放到富民兴镇强县的实践中来谋划,逐步形成旨在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首先,要把握新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做大做强农村工业和建筑业,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商贸业,促进全民崇尚创业和农民充分就业。二是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深入推进农村“八件实事”工程,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社会事业,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确保农民收入到“十一五”末达950美元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继续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导农民勤勉、自助、合作;深化以创建“文明村镇”、“十星文明户”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文明、科学、健康的社会风尚。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加强村镇建设规划,重点解决路、水、垃圾问题,集中力量整治村容村貌,做到生态与人居环境相和谐。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深入开展“三级联创”,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继续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同时,要建设一批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带动能力的合作经济组织,形成新型农村生产关系。

  其次,要抢抓新机遇。一是政策好。继取消农业税、实行“三项补贴”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加大了对“三农”工作的政策扶持,今年省财政将增加“三农”投入30个亿,投入范围从农业生产扩大到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涉及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农民权益保护开始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农民经济社会地位和发展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物权法》即将出台,长期困扰农民发展的资金瓶颈将被打破,等等,宝应新农村建设逢“天时”。二是势头好。我县是农业大县,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农业农村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来,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发展强劲,农业园区建设抢得先机,农业产业化经营向前推进,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得到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开始改善,农民收入连续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五年翻两番,精干、干事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不断强化,宝应新农村建设得“地利”。三是氛围好。中央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来抓,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我县去年开始开展的“三村联创”活动,为全县新农村建设作了有益的铺垫;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已经推开,创业发展正在成为当今时代的价值取向,全社会加快向开明开放转型;各行各业更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宝应新农村建设聚“人和”。

  第三,要正视新挑战。建设新农村,我们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困难,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最大的差距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全县70多万农民中,初中以上文化的只占  %,有手艺、有技能、有门路的比例不高;不少农民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市场意识、创业意识、文明程度较弱。最大的压力是农民增收不快。近几年虽然农民增收较多,但与人均1000美元小康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未根本改变,农民手中积累不多,还有  户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相当困难。最大的不足是农业大而不强。我国已进入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县农业虽然总量不小,但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科技实力弱,单位面积农业产值只有发达国家1/4,也赶不上山东寿光等地。最大的困难是村级经济比较薄弱。2005年底,全县集体经济收入村平17万元,而村平负债却有93万元,且偿债渠道日渐狭窄,村级保运转压力巨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加以克服和解决。

  第四,要明确新思路。一是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环节在农民增收,要坚持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不动摇,积极实施发展富民战略,着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二是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攻方向。坚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先进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新型的组织形式经营农业,用先进的农业知识培养农民,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农业和观光农业。三是把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作为基本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制订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尊重科学,循序渐进,不刮风,不强迫命令,不得损害农民利益。四是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内容。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改变村庄布局“小乱散”、农村环境“脏乱差”状况,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扩大农村公共服务。五是把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作为根本方法。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新农村机制体制,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增收致富、改变家乡面貌,努力加快新农村建设。

  三、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2006年是“十一五”的头一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苦干三五年,实现再翻番”的总体目标,坚持以开展“三村联创”活动为抓手,按照“村强民富、村容整洁、村风文明、村务民主”的要求,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中心,做好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园区建设、整治农村环境、农村扶贫攻坚和深化农村改革五篇文章,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主要工作目标为:农业增加值增长  %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以上;农业利用外资  万美元、民资及工商资本  亿元;培训县内外劳动力2万人,引进和转移1.5万人;完成“三村联创”年度工作任务;村级减债不低于20%,杜绝涉农事件发生。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全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要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今年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的目标,组织实施农民增收“2111”工程,即劳动力就业转移增收200元以上,种植业增收100元以上,水产业增收100元以上,畜禽业增收100元以上。一要推动全民创业抓增收。大力宣传、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营造政府支持创业、社会崇尚创业、群众勇于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农民创业的指导和技能、法律等知识培训,提高农民创业本领。要鼓励帮助农民自主创业、现有企业裂变创业、在外能人凤还巢创业、各级干部离岗创业。村一级今年要再新增一般纳税人企业500家。二要促进充分就业抓增收。围绕“工业突破年”,加大农村工业园区(集中区)招商引资力度,兴办一批劳动密集型项目,组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建筑业主攻“双包”工程,扩大成建制就业;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和商贸业,引导农民灵活就业,在全县上下逐步形成“能人忙创业、农民有物业、干部干事业、百姓高就业”的生动局面,创造吸纳农民的就业岗位1万人以上。三要组织劳力转移抓增收。推进由过去对外输出为主向对内提供合格劳动力为主的转向,缓解全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劳动力结构性紧张;推进由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向具有一专多能现代农民的转型,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整合培训资源,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打造品牌劳务,提高农民“身价”;推进农民由散兵游勇在外闯荡向扩大成建制输出转变,依托宝应建筑企业,发挥县镇劳动部门职能,发展职业中介组织,提高农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水平。四要壮大集体经济抓增收。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思路,通过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盘活存量资产、提供社区服务、兴办营销组织等多种途径,拓宽村级经济发展空间,增强村级组织为农民增收服务的实力。五要完善社会保障抓增收。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认真执行农村征地补偿政策,保证他们当前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活水平有保障;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扩大低保覆盖面,实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规范落实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健全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全县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5%;继续实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2、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发展的方向。要从宝应基础较好、精耕细作的实际出发,推进农业生产模式、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的创新,走出一条适合县情特点、富有宝应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要调整优化结构加快农业高效化。积极实施农业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工程,引导和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种植业上,优质水稻稳定在60万亩、弱筋小麦20万亩、“双低”油菜10万亩、荷藕为主的水生蔬菜15万亩,打响“双飞”牌麦芽、“安宜”牌大米、“荷仙”牌藕制品;水产业上,精养面积稳定在30万亩,重点发展大闸蟹、优质鳖、地方六小品种和“四虾”等,统一打响“宝应湖”牌;畜禽业上,优质商品猪力争突破30万头,大力发展地方优质家禽,打响“兴泰”牌,全县新发展200家饲养三禽一万只以上的专业户、1000家栏存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今年全县新注册农产品商标20件(每镇1件以上),再创省著名商标1件。同时,选派一批农业干部和村干部赴山东寿光跟班学习,扶持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以上。对有市场需求、有技术支撑、有农民响应的短平快项目,也要更快更好更多地加以发展。

  二要扩大加工流通加快农业产业化。围绕荷藕(水生蔬菜)、棉纺、林木、稻米等五大产业,加快推进一体化经营。农产品档次要高起来。优先支持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由卖原料向卖产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方向发展,实现农业多层次、多方面、多环节增值增效。龙头要强起来。以荷仙集团为重点,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抓紧做大做强一批龙头企业,确保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今年产销、利税增长30%以上,其中,产销硬过3亿元1家(金夏纺织)、2亿元以上2家(银宝实业、永顺泰麦芽)、1亿元以上5家(宝泰米业、蓝宝石、水仙实业、苏中市场、维盛木业),有力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农民要动起来。扶持培植合作经济组织,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四有”要求抓紧规范到位,今年再新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家、全县突破100家。县农口部门去年牵头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今年要抓紧规范化改造,全部达“四有”标准,6、7月份组织一次专题观摩,以推动这项工作健康发展。营销要活起来。充分发挥各类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作用,扩大宝应农产品销售半径。继续在大中城市增设销售窗口,探索农业电子商务,组织农产品专场促销和媒体推介活动,在高速高路道口规划建设一座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开展宝应农产品“上网、上超市、上央视、上高速”行动。

  三要面向大市场加快农业外向化。宝应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有条件趁势而上,发展外向型农业。要进一步扩大出口。加强与海关、商检等部门的联系,加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和农产品出口品牌培育力度,鼓励在销往地国家申报食品卫生、安全认证,对以自主品牌在境外实现终端销售达一定规模的,县里将给予奖励扶持。要增强出口产业整体竞争力。组建和完善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规范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规程,协商执行农产品统一报价,创造有序、有利的竞争环境,防止恶意内耗、自乱阵脚。要重视研究国际市场。外经、农林、水产等部门和出口企业要加强研究和高度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及时预警和防范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县农产品出口的风险,建立出口贸易应急机制,制定落实应对措施,防止农产品出口出现大起大落、被动失利。

  四要放大产业特色加快农业生态化。充分利用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这一品牌,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模式,加强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继续打造“有机四水”,今年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比重种植业要达50%、畜禽业达40%、水产业达80%,有机及绿色农产品产值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5%以上。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加快保护开发宝应湖及东荡湿地和地热资源,要完善规划,保护为主,科学开发,力争在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上取得突破,今年建成莲藕新品种+科技示范、南水北调宝应站+有机果园2个生态观光农业基地。加强绿化造林,全年新植树300万株,绿化覆盖率提高到18%。特别是运西自然生态保护区,要本着对子孙负责、对宝应未来负责的态度,坚决禁止一切污染项目进入,坚决禁止过度开发,千方百计保住这一方“净土”。

  五要加强示范带动和加快农业科技化。以农业科技示范项目为抓手,继续实施农业“三项”工程,大力推广超高茬麦套稻、机插秧、抛秧三大水稻轻简栽培技术,以及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混套养殖和稻鸭共作、藕田套养、粮经复合轮作等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进一步整合全县农业科技、人才、项目和资金资源,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消化、示范和推广力度,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本土化、成熟化进程,今年种植业、水产业、畜禽业、林业要分别引进效益高、市场大、适性强的新品种2个以上,县农水和科技部门要各引进一项实用新技术,力争亩效益种植业2000元以上的达10万亩、水产业3000元以上的达5万亩。要加大龙头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针对消费潮流,开发保健、方便、休闲食品,拉长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3、要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园区经过两年的酝酿和建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得到省市的重视,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极。有机农业开发园区是宝应的开发区,是宝应农业走向强盛的希望。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新园区、新机制、新产业”的建设要求,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全力以赴,加快推进。首先,工作筹划要向园区集合。启动打造总长10公里的生态大道,今年实施第一期工程至南闸村段3公里。规划实施万亩森林生态园,以航运林场为核心,先林后园、以林建园,前期合理套种经济林果,后期上马果汁生产线;森林生态园建设先按土地权属分块实属、分块管理,待条件成熟时组建股份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建设完善“两纵两横”路网,即机场路加宽、中范公路改造升级、渔场路和林场路加宽升级;改造新建部分桥梁;配套道路绿化工程。精心组织强势推介,利用省农洽会、扬州烟花三月节、宝应荷藕节等平台,寻求与主流媒体的合作,申请创建互联网域名,适时组团赴台湾举办有机农业专题推介,提高园区的影响力、关注度和点击率。其次,农业招商要向园区集中。新成立的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园区招商局要加大利用“三资”力度,向外派驻招商人员,多方搜集信息,争取境内外企业带项目、带资金进入园区投资兴业。要引导本地能人做大有机食品基地,开发生态种养业,实现种养加良性互动。各镇、各部门要依托园区、立足宝应农业优势抓招商,县农口部门今年必须引进一个500万元以上、各镇必须引进一个300万元以上生产、加工项目进园区。凡引进到农业园区的项目,参照各镇工业项目进县开发区的政策执行。第三,项目资金要向园区集聚。各有关部门要以有机农业开发园区为主,积极包装项目,向上争取资金,用于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发展。今年,农林、水产、水务、农机、开发、国土、计划、旅游、环保、建设、交通、科技、财政、乡企等部门都要至少争取一个20万元以上国资项目进入园区。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保证农业开发园区核心区首期20平方公里今年初具规模,加快把园区建成宝应外向农业的样板区、农业项目的密集区、结构调整的先导区和科技兴农的示范区。

  4、要大力实施环境整治。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善村容村貌,振奋精神风貌,有效提高农村环境指数。要美化村容环境。认真制定和完善村镇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努力在全县建成5-6个5万人口规模的经济大镇、工业重镇和财政强镇。加快农村居住集中点建设,将全县2377个自然村落逐步优化为800个左右的居住点,统筹推进农村“八件实事”工程,搞好“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河道、河路障,改水、改厕、改圈),推广秸杆还田、秸杆气化、沼气工程等节约环保型技术,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成15个“康居示范村”。要优化生产环境。继续实施通达工程,加快把农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集中居住点上。重视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碧水工程”建设,加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继续做好土地复垦整治,控制工业和面源污染。要净化精神环境。以文明村镇、十星文明户创建为重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广泛开展一系列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设施建设,努力让广大农民家庭上得起学、看得起病,加快实现高质量的和谐小康。

  5、要大力开展农村扶贫。据调查了解,目前全县农村还有52个经济薄弱村,还有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  户、  人,加快这部分经济薄弱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攻坚任务。要按照三年扶贫任务要求,加大扶持力度,把发展村级经济、落实稳定增收项目摆在帮扶工作的突出位置,力争到年底每个被帮扶村都有1-2个增收项目,争取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使被帮扶的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在8万元以上。要充分发挥各帮扶部门和单位的优势,多方筹措资金,帮助低收入农户通过采用优良品种与技术、增加劳务输出、介绍就业岗位等途径提高收入水平。要重视对贫困户的智力扶贫,帮助培训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想方设法帮助贫困户无障无残子女完成学业,一举甩掉穷根。

  6、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市场取向的农村改革,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要稳定和完善“一免三补”政策,巩固和发展税费改革成果,从今年开始,财政补农资金全部实行“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农户。要高度重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县镇财政要根据财力情况,加快建立还债准备金制度,增强偿债能力。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制度,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建立新型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机制。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农民大幅度增收后,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有可能卷土重来,各镇、各有关部门要始终绷紧农民减负这根弦,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县级部门安排农村公益事业和农业生产开发项目,不得要求项目实施地区镇村安排配套资金。二是继续深化土地征使用制度改革。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三是完善村民自治、加强村务公开。认真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健全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尊重并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要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议事和决策。要健全村务民主管理制度,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尤其要进一步搞好村务公开。要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逐步拓展和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四是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一个法律规定,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当前尤其是在引导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要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通过经济杠杆调节、优惠政策吸引来进行,既要禁止对现有农民住宅强行拆迁,又要防止规划居住点外的乱建行为,坚持自愿,抓好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四、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加快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对农业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也必将对我们的发展观念、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带来深刻而深远的影响,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要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机制。各级党政组织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重点,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各镇、各部门要明确任务和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围绕新农村建设积极主动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县委、县政府在农工办设立了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加强指导督查,并向各镇派出联络员。联络员要切实担负起工作职责,真正沉下去,到村到户,了解情况,开展调查,提出建议。各镇也要成立工作班子,制订工作计划,采取有力措施,整体向前推进。要科学制定干部考核体系,加快建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评价体系。各镇、各部门一把手要重视抓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业绩作为考核和任用镇及涉农部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

  要探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中央已经作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策,但如何推进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完善,在创新中提高。必须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各镇、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十一五”规划,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要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今年,县里将抓几个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各镇也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村开展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经验,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始终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要强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要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按照中央和省市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形成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不断完善村民自治,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要善于通过“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方式,动员和组织农民积极投身农村公共事业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引导农民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要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仅仅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扎实苦干是不够的,还需要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发动各方面的力量。要大力引导广大农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还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全社会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尤其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强化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县帮镇、镇带村的力度,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倾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人心,深入群众,深入乡村。

  同志们,新农村建设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苦,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努力完成今年各项任务,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头、起好步,为“苦干三五年,实现再翻番”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布机构: 宝应县机要保密局
发布时间: 2006/2/18
信息浏览次数: 已有6147人阅读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