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0日)
同志们:
这次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主要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市相关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回顾2008年农业农村工作,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思路,部署2009年农村工作各项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现在,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精神,先讲几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刚刚过去的2008年非同寻常,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各级党政组织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攻坚克难,埋头苦干,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农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粮油单产创历史新高,畜禽、水产增量增效,实现农业增加值30.9亿元,同比增长5.3%。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实施涧沟河、芦东河整治等防洪保安重点水利工程,完成各类农村水利工程土方700万方,新建、改造泵站83座。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农业县验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和省级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启动建设。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二是高效有机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突出农业园区建设,新增高效种植业10.7万亩、高效渔业5.5万亩,其中新增有机食品基地及转换基地2.2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组织农村劳动力技能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9.6万人次,新增转移1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840元,同比增长11.6%,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三是农业利用“三资”成效明显,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实施农业“三资”项目200个,农业利用“三资”14.4亿元,争取国资投入1.5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2家,累计发展到14家,实现销售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27.3%。新创农业“三品”品牌19个,宝应湖大闸蟹蝉联全国“金蟹奖”,创成省农产品(荷藕)产业出口基地。四是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新组建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25家,累计达339家,合作效应有所增强。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筹建了第一家农村小额贷款机构。政策性农业保险扎实推进,水稻、小麦、能繁母猪承保面均达100%。五是农村公共事业协调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全覆盖,新创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个、全面小康达标村49个,启动实施新一轮扶贫脱贫攻坚工程,落实帮扶共建村58个。新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60个。农村实事工程进展顺利,改造建设农村公路120公里,新建农村沼气池1500个、无害化户厕9025座,完成农村造林1.45万亩,农村环境加快改善。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认真落实城乡居民低保和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全面建成省达标文化站,农村文化体育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在宏观经济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矛盾和困难明显增多的情况下,农业农村工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既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全县“三农”战线上广大干部群众辛勤工作、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我县农村经济发展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发展高效有机农业的制约因素较多,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新的突破,外资投入农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镇村集体经济基础仍很薄弱,多年积累起来的债务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等等。尤其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农村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是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面临新的挑战。今年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空间受到压缩,面临用工需求减少和工资水平下降的双重压力,依靠工资性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受到严重制约。二是农业持续增效面临新的挑战。少部分农民群众在理解农村改革发展政策方面存在局限性,过于看重到户、到田的直接补贴,而忽略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市场适应性以及长远的经济效益,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园区和项目集聚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些工业企业对农产品原料需求减少,农产品价格有可能出现下行趋势。气候不确定性增加、动植物疫病防控难度加大等,也会给农业持续增效带来不利影响。三是统筹推进城乡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目前我县已进入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但城乡二元体制还没有根本破除,农村资源要素依然在不断流向城市,与城市带动和反哺 农村的力度相比,还存在明显的“逆差”。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的压力仍在不断加大。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的估计。
在正视困难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到农业农村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一是全县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全社会关注“三农”的氛围浓烈,进一步激发了“三农”发展的活力。二是中央和省把“三农”作为扩大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把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作为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重要内容,还将出台一系列支农政策,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三是经过多年的探索,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思路日趋完善,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具备了一定工作基础。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各级党政组织在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这为我们应对挑战、化解风险、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因此,我们一定要科学研判和准确把握形势,创造性地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增强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绩。要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一核心任务,着力构建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8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紧紧抓住现代农业这一发展方向,着力加快高效有机农业发展,确保到2012年高效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50%;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着力加快农村制度建设;紧紧抓住城乡统筹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紧紧抓住组织保障这个坚强后盾,着力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的领导,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的崭新局面。
二、狠抓工作重点,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开局之年,是我县推进“强县强镇、三年倍增”的决胜之年,也是应对宏观环境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中央明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根据中央、省、市 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今年全县“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的部署,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增加农民收入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保稳定、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落实惠农强农政策,加快发展高效有机农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切实改善农村民生,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主要工作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高效有机农业新增15.5万亩;农业利用民资及工商资本1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销增长20%以上;农村“三大合作”组织新增135个以上;新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个、全面小康达标村60个。对照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今年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多元化投入,加快构建农业投入新机制
推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关键要抓投入特别是基础投入。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要奋力争取国资投入。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契机,上争实施农业项目,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全年争取专项资金1.5亿元以上。抓紧启动实施优质粮田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已批项目,加快落实有机食品检测中心、粮食物流、运东灌区续建改造、区域供水等一批已申报项目,继续推进有机农业开发区等一批在手项目申报。围绕设施农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内容,抓好项目编制,储备一批项目,不断开辟新的项目源。要注重整合项目资源,集中投向高效有机农业园区,最大程度地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要全面落实惠农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加大“三农”投入的各项政策,使之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要按照“三个大幅度”的总体要求,加大县镇两级财政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构建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集聚各类要素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落实好“两个提高、一个主要”的政策,即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提高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城市维护建设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县里已经调整了扶持发展高效有机农业的政策意见,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各镇(区)要同步落实各类农业项目建设配套资金。
要强化农业招商引资。突出规模项目和外资项目,集聚要素招大商。要优化招商策略,围绕重点农业园区推介招商,充分发挥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品牌效应,以有机农业开发区、万亩规模园区和各镇示范园区为载体,组织开展小型、务实的农业推介活动,广泛吸引“三资”进行嫁接;围绕重点产业开展产业招商,排查与我县农业产业关联度大的企业名录,收集、筛选和储备重点项目信息,实行定向攻关,寻求合资合作;围绕现有的外资企业,促进增资扩股,确保今年农业利用外资有所突破。要加强农业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激励机制,加强目标考核和日常管理。要务实活动抓招商,围绕“烟花三月”节、荷藕节、秋季招商等三大招商战役,提高专题招商成效。当前要及早谋划市“4.17”农业招商活动,细化工作方案,务必完成市、县下达的引资任务。同时,要进一步调动本地工商企业、种养大户、合作组织、返乡农民等投身高效有机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大力增加民资注入。
2、着力高效有机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建设现代农业,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根本途径。要牢牢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年新增高效有机农业15.5万亩,其中种植业12万亩、高效渔业3.5万亩。突出园区建设重点,建成连片百亩以上高效有机农业园区6万亩。
要集中打造农业园区,推进基地规模化。农业园区建设不仅是加快高效有机农业规模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引领农村资本创业的有效途径,必须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强力推进。要进一步彰显全县“四水”、有机特色,突出有机农业、设施农业两大重点,完善高效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加快产业融合,推动集群发展,形成区域规模特色,集中精力打造一批高效有机农业亮点园区。要继续加快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建设。县有机农业开发区要发挥规划、招商、经营三大职能作用,围绕建设10万亩有机农业基地的目标,科学规划建设沿湖有机水产及有机水生蔬菜产业带、沿河有机稻米及有机水产产业带、沿运有机果菜及花卉苗木产业带等“三大产业带”,加快培育有机稻米及生态农业、有机果菜及循环农业、有机大闸蟹及水产健康养殖等八个示范园,新增有机农业基地1万亩以上。要规划建设10个万亩高效有机农业园区。紧扣“一镇一业”,突出安大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划建设泾河设施瓜菜园区、望直港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柳堡仁里荡生态农业园区、泰基(中宝德园)有机稻米园区、宝应湖大闸蟹生态健康养殖园区、射阳湖龙虾生态养殖园区、射阳湖藕慈复种园区、宝应湖湿地观光农业园区、西安丰东荡生态种养示范园区、山阳中华鳖生态养殖园区等10个万亩高效有机园区。要实施完成20个千亩重点园区。年内要基本建成安宜设施蔬菜、安宜高效设施渔业、安宜醉翁园农业循环经济、望直港北河设施蔬菜、泾河刘上出口蔬菜、柳堡廷柏设施蔬菜、山阳春光花卉苗木、曹甸曹南高效农业、范水金绿健农业循环经济、范水池塘龙虾、夏集农业循环经济、鲁垛特种禽业、鲁垛中华鳖养殖、广洋湖南湖设施渔业、小官庄花卉苗木、黄塍设施瓜菜、黄塍花卉苗木、射阳湖有机稻米、西安丰畜禽养殖、水仙公司标准化池塘改造等20个千亩园区。要推动面上示范园区建设。立足“一村一品”建设,建设100个千亩高效有机农业园区。各镇(区)、各相关部门要及早谋划,合理流转土地,万亩园区确保年内全部规划到位、启动建设,20个重点千亩园区基本建成,面上园区要同步推进。要用建设工业园区的理念谋划农业园区发展,实行领导挂帅、部门挂钩联系、乡镇挂牌作战,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探索企业化管理机制,增强承载项目能力。
要大力培植产业龙头,推进经营产业化。立足稻米、荷藕、水产、畜禽等重点产业,加大项目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做大亿元加工企业群体,探索同类龙头企业的联合整合,形成整体优势。按照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要求,制定好沿安大线荷藕、水产、畜禽等区域性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规划,加快启动建设。以粮食物流中心为依托,积极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加快形成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丰富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申报“三品”品牌,全年申报“三品”品牌10个以上,省级名牌农产品品牌2-3个,“宝应湖”牌要力争创成国家级品牌。要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宣传和推介,强化品牌利用,进一步扩大宝应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
要突出“三新工程”建设,推进生产标准化。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要加快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落实经费保障,提高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以服务业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农民合作社,兴办农机、植保、育苗等各类农民专业服务组织,加快形成以县镇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为骨干、多成分、多形式互动发展的农技推广新格局。要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以农业科技入户等工程为载体,大力组织实施农业“三新”工程,加快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继续推进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做到良种良法服务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户。充分发挥县镇农技人员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高效有机农业园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民销、帮助农民赚。要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大对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发挥机插秧合作社的带动优势,新增插秧机200台,力争水稻机插面积达28万亩;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械和秸秆捡拾打捆机械,新增秸秆还田机150台;围绕高效有机农业发展,加大农机新机具推广力度,新增大马力农用拖拉机150台、高效植保机100台、水产微孔曝气增氧面积100亩以上,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加快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完善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规范农资市场、农业投入品管理,强化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加强有机产品认证和管理,规范有机品牌使用,宣传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强全程监管,保障有机产业健康发展。
3、着力农民就业创业,加快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扩大农民就业创业,是这几年农民收入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要把推进农民就业创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就地转移、返乡创业和异地输出并举,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并重,更大力度地推进农民就业创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要做强特色产业,拓宽就业空间。巩固农村劳务输出成果,更加重视就近就地转移,努力做到农民稳定就业少回流、返乡之后不失业,继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实施内资外资双轮驱动战略,努力提升镇级工业综合实力。加快培强水晶玻璃工艺、服装纺织、乱针刺绣、电子装配、出国劳务等村级特色行业,扩大农民就业面。不断做大农村建筑业,让更多的能人走出来、干工程、带队伍。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创新发展农业技术服务、农机作业、农资经营等生产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咨询、文化娱乐、休闲、购物等生活服务业,大力发展教育、医疗、托幼、养老等公共服务业,推动农村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在推进各类项目建设时,要把增加农民就业作为一项基本要求统筹兼顾,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要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层次。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积极探索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构筑就业培训平台,利用各种培训阵地,全面打造新型农民,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劳动部门要把返乡农民工作为重点对象,逐步扩大培训券发放规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千人创业培训、万人转移培训”工程,逐步提高就业的水平、创业的层次。以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万人次以上。要鼓励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进入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实现就业。针对当前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大多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女性较多的实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保洁、家政、家庭手工业等技能培训,开发相应就业岗位,挖掘转移就业的潜力。
要强化支持服务,推动全民创业。进一步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全力扶持农民创业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障农民创业就业合法权益。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培育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推动就业信息、就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向农村拓展。不断优化农民创业环境,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愿望,鼓励农民联合创业,以资本、资源、技术、管理等要素进行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返乡创业。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在督促抓好村级集体增收项目实施的同时,要对年收入低于2500元的贫困户全面落实帮扶责任,排定增收项目,细化帮扶措施,强化督促检查,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
4、着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要以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一体化为抓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加速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新农村建设。
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加快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高行政村“七通”水平,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用。要继续开展“三村”联创活动,新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个、全面小康达标村60个。要深入推进农村通达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25公里、危桥改造50座,加快农村客运站和候车亭建设。要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疏浚县乡河道、整治村庄河塘,加快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比重。要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工程建设,新建“一池三改”沼气池2780座、小型沼气工程6座,加强镇级沼气专业化、物业化服务中心建设。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年内完成水利土方700万方,配套小沟级以上建筑物750座,加大圩口闸的配套和泵站改造力度。切实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基本解决12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问题。要加快镇村绿化,重点推进安大公路沿线绿化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要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共建平台,推进农村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要统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把农村社会发展放到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投入强度,加大推进力度,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经济薄弱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要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实施镇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室建设工程,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建成村文化室79个。继续推进农村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健身活动。要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全奖励扶助制度,加快推进人口计生优质服务城乡全覆盖。
要统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将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即征即保,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直接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加快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水平的差距。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保持97%以上,并逐步提高参合农民实际补偿比。进一步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等制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5、着力制度创新,加快深化农村改革
要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尽快在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
要扩大发展农村“三大合作”。按照“扩面、拓展、规范、提升、扶持”的总体要求,加快扩面增效。要加快组建步伐。全县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35家以上。重点发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推进高效有机农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积极做好农村富民合作、专业服务合作和资金互助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的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开。要引导规范发展。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在发展中注重规范、在规范中加快发展,引导合作组织进行工商登记,规范合作方式或股权结构,规范利益分配关系,规范内部运作机制。继续开展“四有”合作组织创建活动,提升合作组织发展层次,今后凡新组建的合作组织必须达到“四有”标准。要加大扶持力度。根据中央和省、市有关扶持意见,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在注册登记、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电价格、金融支持、规范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建立健全县镇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合作经济知识培训,提供登记辅导、产业发展、市场营销、运行管理等服务。
要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按照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发证进度。加快农民承包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探索建立县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平台、镇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农村土地使用的政策规划,规范土地征用和农民宅基地管理。
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融资难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瓶颈,必须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拿出具体实施方案,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后组织实施。建立激励机制,着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引导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把机构网点和信贷业务向镇级覆盖。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发挥好首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作用,开展农民资金互助合作试点,努力为广大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创新农村担保机制,积极开展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合作组织股权等多种形式的抵押贷款方式,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有效金融需求。同时,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启动政策性农机保险,探索开展政策性高效农业保险。
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立适应农业发展新要求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强化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公益性职能。加强服务主体建设,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与种养大户、现代为农服务实体等主体,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专项作业、流通销售、土地流转、融资筹资等服务,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业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提高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强化组织领导,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农”工作事关全局和长远。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提高驾驭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全面动员,全力以赴,确保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做好“三农”工作,需要全县上下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越要更加关注农村,更加关心农业,更加关爱农民,进一步强化为农服务意识,贴近基层,贴近农民,为农民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形成共同推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强大合力。要进一步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镇党委、政府要牢固确定“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真正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工作安排、财政投入、政策支持和政绩考核中去,努力在强农惠农政策上推出新举措,在深化农村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上取得新进展。党政“一把手”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要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用心研究、用心谋划、用心推动;分管负责同志更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扑下身子,抓好落实。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发挥好情况综合、调查研究、协调服务、督促检查的职能作用。各部门、各单位要主动参与,大力支持“三农”发展,切实履行为农服务职能,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形成工作合力。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支持,调动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
要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工作基础。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选好配强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加大从农村优秀人才中选拔村干部力度,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鼓励机关干部到村帮助工作。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 不断提高他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的能力、带领群众科学发展的能力、依法管理的能力。逐步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养老保险、离职补偿等激励保障机制,继续加大从农村优秀人才中选拔村镇级领导干部、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要健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坚决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完善农村社会管理,健全民主管理各项制度,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要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新形势下的农业和农村面临许多新课题,各地、各部门要主动适应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的客观要求,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高把握“三农”工作大局、领导农业农村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镇村上,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和浮夸作风。
要加强督查考核,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分解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任务,排出时间进度,明确工作要求,特别是对“三农”投入、农民增收、高效农业发展、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等重点工作,要落实到每一个具体责任人,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农口及涉农部门挂钩联系镇(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制度建设,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对工作不力、缺乏实效的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县级及县级以上评先评优资格。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三农”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对重点工作进行跟踪检查,定期通报,完善考核奖励办法,推动工作求实、务实、落实。要通过动真碰硬的考核,在“三农”工作中真正形成真抓实干、争先进位的浓烈氛围。
同志们,做好今年“三农”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全力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三年倍增、建设全面小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