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最新文件
中共宝应县委文件

宝委发 〔 2012 〕 67 号


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县强镇战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镇党委、政府,县各部、委、办、局,县经济开发区、有机农业开发区,县各重点工作推进指挥部:

  《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县强镇战略的实施意见》已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宝应县委员会

                宝应县人民政府

               2012年5月18日

                 

                 

              中共宝应县委办公室

              2012年5月18日印发

    

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县强镇战略的实施意见

  

  人才是加快建设“开放宝应、创新宝应、生态宝应、幸福宝应”,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县经济社会事业创新转型发展,根据国家、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围绕赶超发展要求,积极实施人才强县强镇战略

  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扣“赶超争先、富民强县”主题,以全力争创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县为目标,坚持把人才作为强县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强化招才引智,激励创新创业,努力把宝应打造成引才高地、用才宝地、留才福地,为加快赶超发展、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2、总体目标。全力推进人才“221”集聚工程,力争通过4年努力,全县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00名以上,引进支柱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2000名以上,引进培育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行各类基础性人才10000名以上。到2015年,全县人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资源总量达10万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达300人,高技能人才达5000人。人才素质较快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5%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45人。人才效能显著增强,人才贡献率达40%,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50件,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人才环境不断优化,建立健全实用实效、有利于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营造创新活力强、创业成本低、服务效能优、人居条件佳的人才环境,全县人力资本总投入占GDP比例达15%。

  二、突出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3、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以国家“千人计划”、省“双创计划”、市“绿扬金凤计划”为抓手,加快集聚一批掌握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来宝创新创业。重点巩固和深化“三排三寻”活动,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全县“一主两特一新”产业对技术的需求,围绕重点骨干企业对项目合作的需求,排人脉资源、排技术难题、排合作企业,采取“小分队”、“点对点”的形式,定期组织企业家走进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科技对接,为企业找人才、找技术、找靠山。突出“烟花三月”、 “荷藕节”、秋季招商等时间节点,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招聘高层次人才活动及“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会,深化以百家企业进高校、百名专家教授进企业的“双百”产学研活动,努力促成500名左右专家教授、院士博士来宝考察。力争到2015年,全县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人。

  4、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际化竞争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前瞻眼光、战略思维,能够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企业家。重点组织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围绕培育壮大我县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积极组织企业家访名企、进名校,分批选送30强企业负责人赴先进地区、先进国家考察学习。继续办好“企业家大讲堂”,组织“院士专家宝应行”、“博企见面会”,适时选请一批专家学者来宝担任“星期天工程师”,实现“企业家+科学家”合力攻坚、携手创业。组织开展“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程” ,深入推进“领导干部与百名青年企业家挂钩培育制度”,定期举办“青年企业家论坛”、“新生代企业家沙龙”,探索组建民企“新生代”企业家党、团支部,对“新生代”企业家实行建队式培育。不断加快企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重视加强规模以上企业中层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力争到2015年,将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轮训一遍。

  5、加快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快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重点推动实施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省“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和省、市、县有突出贡献专家的选拔推荐工作。深入推进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年轻教师“青蓝工程”和“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努力造就业务骨干教师队伍。加强卫生人才梯队培育,重视引进专业学科带头人,推动医院特色专科建设。启动“特色文化人才培养行动”,推动地方文化事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重视社科类人才培养,加强法律咨询、资产评估、规划设计、资本运作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每年选拔资助一批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学习深造,缩短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逐步改进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式,建立健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评选、表彰制度,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力争到2015年,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4万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才达1.5万人。

  6、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重点以就业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 “百千万培养工程”。采取县外基地培训模式,在南京、苏州、扬州等地选择知名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育基地,每年选派百名企业骨干员工赴外培训。采取县内定向培养模式,依托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每年有针对性地为县内企业培养千名实用型人才。县内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输送毕业生到县内企业工作,签订劳动合同稳定就业半年以上,并缴纳社会保险的,由受益财政给予培训机构每人200元补贴。采取推动企业员工自我激励模式,分类组织万名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定期评选县“首席技师”、“首席技工”,实施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带头人制度,开展企业内部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不断激发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优的热情与活力。力争到2015年,全县高技能人才达5000人以上,其中技师以上2000人。

  7、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业生产技能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人才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重点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帮扶,定期实施技术指导和服务,每年培植科技示范户3000户,辐射带动农户3万户,4年实现科技示范全覆盖。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以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阳光工程惠千家、致富工程等行动为载体,组建农业专家宣讲团,依托农技学堂、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校等载体,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力争到2015年,全县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30万人次,职业农民达3.5万人。实施“农业技术体系提升工程”、省现代农业“双百双十”人才工程,突出有机食品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及我县特色产业要求的创新创业团队和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到2015年,引进高层次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以上,引进和培育镇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大特岗人才100人以上,提升专业技术人才1000人以上。

  8、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权益维护、司法矫正、青少年事务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拓展多种培训渠道,大力提升现有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确定社会管理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逐步建立社会管理职业资格准入、职业水平评价制度。扎实推进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联动机制。力争到2015年,全县培养400名社会工作人才。

  三、重点推进八项人才工程,努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9、推进“投入保障”工程。牢固确立人才投入是最有效投入的科学理念,认真落实人才优先投入的政策措施,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奖励,按照《江苏省市县人才投入考核办法》要求,县、镇设立不低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的人才发展资金,鼓励企业按不低于销售额0.6%的标准设立人才发展资金。通过财政投入引导、激励政策扶持等措施,逐步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人才投入机制。

  10、推进“双招双引”工程。大力宣传普及科学人才观,增强“双招双引”意识,强化招才引智工作。力争4年内,开发区、安宜镇、宝胜集团各引进高层次人才30名以上、支柱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200名以上,并全力争取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和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团队”落户;望直港镇、柳堡镇、山阳镇各引进高层次人才20名以上、支柱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150名以上;其他各镇各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以上、支柱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100名以上。

  11、推进“金凤还巢” 工程。依托南京、上海宝应商会,定期组织招才引智推介会;在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建立“人才工作联络站”,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人才密集地区举办乡贤联谊活动,努力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吸引50名以上宝应籍高层次人才带技术、带资金、带合作伙伴金凤还巢,回乡创新创业。

  12、推进“平台创建”工程。以开发区为龙头、生态新城为主阵地,进一步加快输变电装备科技城和信息软件产业园“一城一园”两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围绕“一主两特一新”产业,加快公共研发平台建设,强化企业“三站三中心”建设,实施“高新装备、高新技术、高新产品”攀升工程。依托宝胜集团,加快筹建电线电缆研究院、院士工作站。在国家技术转移联盟(扬州)分中心基础上,着力推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校企联盟,积极拓展天马工业设计中心等载体的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产学研合作、科技人员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成长的摇篮。力争到2015年,全县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研究院达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亿元以上企业全部建立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对年度内新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给予国家级20万元、省级10万元一次性奖励。

  13、推进“梯度培育”工程。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加大对高层次创业人才的扶持,在全县筛选50家科技型企业进行梯度培育,加大科技助推、上市助推、金融助推力度。对“双创”领军人才实施的项目,优先帮助争取用地指标、风投资金、科技贷款。定期组织县“科技企业家”评选活动,对获评企业家,给予境内外免费高端培训。积极向上争取“科技镇长团”来宝工作,为我县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人才支持。

  14、推进“人才激励”工程。不断完善我县关于引进优秀人才的两个《奖励意见》。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相应的人才津贴。探索实施“名校优生”计划,对到我县企业工作的985、211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和紧缺专业优秀本科以上人才,发放每人每月300-1000元的学历补贴和150元的租房租金补助,连续发放5年;对签订5年以上正式聘用合同的硕士、博士,一次性给予硕士2万元、3年内分年度给予博士5万元的安家补助。对获省“双创”、市“绿扬金凤”引才计划资助的高层次人才,县财政给予25 -150万元配套资助。引进人才新开发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当年形成开票销售达10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以上的,每个产品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经评价能为我县产业、企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实行一人一议、一事一策,予以重点奖励扶持。定期组织招才引智“三金奖”评选表彰活动,对获 “金牛奖”、“金凤奖”、“金马奖”的个人或单位,授予荣誉称号,并分别给予一次性20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

  15、推进“金融扶持”工程。探索建立银行信贷资金、风险补偿资金、股权投资基金、天使基金、上争资金等银行、科技、财政、企业融合互动、共同跟进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科技金融和创业投资,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尝试设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引导基金,多渠道服务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力争到2015年,全县建立2家以上科技支行、科技小贷公司、创业投资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

  16、推进“服务实事”工程。探索实行“人才绿卡”制度,为人才在创业创新、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就医保健、休闲娱乐、研修培训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在输变电装备城和生态新城配套建设人才公寓;在县开发大厦、信息产业园配套建设人才会所;积极支持镇(园区)建设园区便民中心、企业服务中心,支持企业规划建设人才公租房。对来宝博士、硕士人才,经审核优先入住县人才公寓,租金由受益镇(园区)或企业承担。优先推荐各类优秀人才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劳动模范人选。同时,依托科协、团委、妇联、工会、工商联等部门定期举办各类人才联谊、交流活动,切实使各类人才在宝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激情、发展有空间。

  四、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不断提升党管人才水平

  17、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党委、政府“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镇(区)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大人才”工作格局。

  18、完善工作机制。县委成立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加强人才工作分类指导,深入推进人才强县、人才强镇。鼓励和引导各镇、各部门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构,加强人才工作力量配备,充实高素质人才工作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例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镇、部门结对协作制度,加强各镇、各职能部门间的沟通联系,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全县人才工作。

  19、发挥主体作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招才引智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县招才引智“三排三寻”活动,主动走进各类高校、各类科研机构、各类人才市场和人才集中地区招引紧缺急需人才。探索依托国内外猎头公司等中介机构,帮助招引高层次人才。同时,要结合本单位、本企业的实际,制定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以优厚的待遇拴心留人。

  20、营造浓厚氛围。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开设“人才之窗”、“企业家风采”、“招才引智高校行”等专栏,大力宣传科学人才观,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政策,宣传各镇、各部门在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人才意识,营造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 “荐才、用才、爱才、护才”的社会环境。



发布机构: 宝应县县委办
发布时间: 2012/6/12
下载阅读版本:
文件浏览次数: 已有19314 人阅读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