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最新文件
宝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宝政办发 〔 2006 〕 92 号


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宝应县“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各委、办、局,县开发区:

  现将《宝应县“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OO 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宝应县“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十一五”是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争先进位、加快崛起”的关键阶段。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加快我县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建成全面小康新宝应,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和《宝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宝应县“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一、“十五”科技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我县全面贯彻全国和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攻坚克难,负重奋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县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显现,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比“九五”提高了 1 个百分点以上。

  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著。县、镇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工作,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环境不断形成,我县继续保持“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荣誉,并获得“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铜牌和“全 省 科 技 进 步 先 进 县”、“江 苏 省 知 识 产 权 保 护 工 作 先 进 集体”。

  全县科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围绕电工电器、食品药品等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 264 项(其中国家级 56 项),组织转化科技成果 236 项。争取上级直接项目拨款近 1000 万元,引进科技招商项目资金 5912 万元。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开发形成并掌握了数字音像技术、微特电机、自动监控、高电压大容量输变电、“四水”高产等一大批国内先进技术,机电和“四水”加工已成为我县区域性支柱产业,“水生资源立体种养及深加工”被列为江苏省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至 2005 年底,开发并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 9 个、省高新技术产品 78 个,争创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 家、省高新技术企业 14 家、省“双密”企业 3 家,认定省民营科技型企业 40 家,确立了一大批科技成长型企业,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梯度发展的良好态势。2005 年全县高新技术产值达 50.7亿元,位于扬州市前列。

  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进步加快。先后建成了“宝应无公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三水’星火技术密集区”,“水生资源立体种养及深加工”产业被省科技厅列为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纳入苏北星火产业开发带建设,荷仙集团成为江苏省首批星火龙头企业,宝应县农干校成为国家级星火学校,宝应县荷藕行业协会、宝应县信息网络中心在为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单位。我县分别与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大学、中科院无锡淡水渔业中心,中科院武汉分院、省家禽所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实施了一批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成果示范推广和星火计划,为我县农村经济和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逐步跻身全省先进行列。2001 年以来,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增幅位于扬州市各县(市)第一。11 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试点单位,获批数居扬州市各县(市)第一。2004、2005 年,县科技局、县知识产权局连续被表彰为“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集体”。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先后成立“宝应县科技孵化中心”、“宝应县信息网络中心”、“宝应县知识产权办公室”和“宝应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形成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四大 服 务 窗口,不断健全其科技服务功能,为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全面而坚实的服务支撑。

  “十五”期间,虽然我县科技进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科技进步的步伐还不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较低,民营科技企业队伍较弱,科技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科技型企业家和创业型人才匮乏的矛盾尤其突出,科技投入不能满足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科技经费总量不大,这些问题有待“十一五”期间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全县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 作 方 针。深 入 实 施“工 业 强县”、“科教兴县”战略,大力实施“双创”工程,推进“三重”工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我县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集中力量攻关重点产业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强化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以人才为根本、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综合效能;加强地方资源高科技开发,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目标

  1、科技贡献份额:到“十一五”期末,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60% ,处于全市领先水平;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45% ,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2、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转化推广先进科技成果 200 项以上。大力转化推广生物、基因、信息、控制等先进技术,并逐步扩大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领域。

  3、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300 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占 10% 以上。

  4、高新技术产业化: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达 3 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含“双密”企业)达 25 家,民营科技企业达 100 家。新增国家重点新产品 10 个、省高新技术产品 80 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勤占整个工业经济总量的 25% 以上。

  5、科技 园 区 建 设:进 一 步 发 挥“无 公 害 农 业 科 技 示 范 园”、“‘三水’星火技术密集区”和“水生资源立体种养及深加工”支柱产业的科技攻关作用和示范推广作用,在园区内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150 项,不断提高园区科技项目的集成度,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6、知识产权保护:专利的申请量新增 1000 件以上,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量的 10% 以上,专利授权量新增 500 件以上。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推进计划试点单位 10 家,知识产权工作者队伍达1000 人以上。

  7、信息化建设:建成县水生资源专家决策系统,建立宝应县技术交易市场,加强县信息网络中心的建设,完善和维护好“三水”数据库,建成工业、建筑业专家人才库。加快我县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在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管理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 /CA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管理信息系统(MIS)及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培植 CAD、CIMS 应用推广示范企业 2-5 家,培植软件重点企业 1 -2 家。

  8、产学研结合:建成科技孵化基地,孵化高科技项目 4 -5 项。为企业单 位 与 大 院 大 所 之 间 牵 线 搭 桥,每 年 达 成 院 企 合 作 项 目1—2 项、引进技术攻关项目 2—3 项。

  9、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实行科技管理与科技服务相分离,在科技服务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 提 高“县 信 息 网 络 中 心”、“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县科技孵化中心”的服务手段和能力,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星火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组织农民科技培训 8 万人次,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10、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建立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工作办公室,争取在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农转资金、国家重点新产品、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三药攻关等项目上取得突破。

  11、科学技术普及: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县创建成果,继续办好“科技 110”服务平台。每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2—3 次,举办好每年度的“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周”,每年培训实用技术 2万人次。

  12、防震减灾:建成宝应县地震台,监控能力达到 1.5 级,地震速报时间在 10 分钟以内;2 小时内完成县内或距我县 100KM 内发生 5 -6 级地震灾情速报任务,城乡抗御地震的能力达五级左右(烈度 6 -7 度)。

  13、科技投入:到 2010 年,县财政每年新增财政支出中科技支出的比例不低于 3% ,全社会 R&D 支出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 以上。

  三、“十一五”科技发展重点领域的建设内容

  (一)加强高新技术的引进、研究开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扶持与培育并举的方针,重点扶持 50 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重点培育 30 家科技成长型企业,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三药与生物技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 5 个领域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努力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重点支持开发的高新技术项目主要有:

  1、光机电一体化领域:

  开发轨道交通用 35kV 防蚁鼠无卤低烟 A 类阻燃特种电缆;

  开发高压及超高压的特种电缆;

  研究开发光通信缆和电力光缆;

  研究户外型环氧树脂浇注中高压互感器制造技术;

  研究开发立式可切削自吸排污泵;

  开发 250℃ 高温产品和零下 20℃ 的低温产品;

  汽车用各类开关电器项目;

  开发交流变频调速电机;

  开发自动在线杂质分拣机;

  高速、重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所需关键技术及产品。

  新型多用途柴油机制造

  2、化工及新材料领域:

  可 UV 固化的汽车漆用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幅宽 1000mm 及以上双轴定向拉伸聚酰亚胺电工绝缘薄膜系列品种;

  高性能合金材料;

  无甲醛胶水;

  年产 5 万平方米柔性电路板生产线项目;

  氟—聚酯涂料合作开发研究。

  3、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

  晶硅、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的研究;

  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生物质热解气化及其发电、供热技术的研究;

  生物质秸秆气化发电技术的研究;

  生物质秸秆成型燃料及专用燃炉成套设备技术研制推广;

  纤维类原料制燃料乙醇技术的研究;

  电厂用环保脱硫大型设备;

  高效石油化工流程泵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船用油水分离器新型配套泵;

  环保系列特式泵。

  4、电子信息领域:

  嵌入式数字监控系统集成开发平台;

  YD 型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

  指纹门警管理系统;

  辐照技术在食品加工、储藏保鲜中的研究与应用;

  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相关产品的开发;

  5、三药与生物技术领域

  治疗老年痴呆症—二十二碳六 - 烯酸新药的研究开发;

  荷叶、莲子心、藕节中药复方药及饮片研究;

  荷叶、莲子心、藕节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研究;

  国家一、二类心血管类新药的开发;

  动物烈性传染病疫苗开发生产;

  关键医药中间体开发与生产;

  安全、高效、低毒中药渔药新品种研究;

  新型药用色装材料及技术开发;静脉输液控制器研究开发;

  (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围绕建设“高效、外向、生态”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重点围绕我县优质水稻、水生蔬菜、水产、水禽等产业技术领域,突出抓好种养业品种选育、标准化农业生产技术、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治、农产品储运及精深加工技术、农业信息技术产业化和安全生产技术等研究开发和转化应用,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苏北星火产业带宝应县“水生资源立体种养及深加工”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重点建设 3 -5 个省星火龙头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传统农业向出口创汇农业、生态绿色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实施农产品新品种选育科技工程,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围绕我县主要农产品,大力开展优质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成果产业化技术研究,研究开发荷藕等水生蔬菜优质特色专用新品种,开展地方优质高产家禽品种选育,加大里下河和长江特色渔业水产品的培育和应用推广,加快河蟹、鳖、虾及“六小”品种名特优水产品良种繁育技术,加快水产良种工厂化繁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发。到 2010 年,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 60% 以上,特水养殖面积占水产品养殖面积的 80% 以上。

  2、实施农产品深度加工科技工程,培育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

  以江苏荷仙集团等省星火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大专院校,研究开发水稻、小麦、油菜等农经特产品精深加工、成套蔬菜加工、鲜活农产品的保鲜、储运、物流配送等共性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展水生蔬菜、水产品、畜禽产品全过程安全生产控制、检测和深加工等技术研究;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开展“水生资源立体种养及深加工”支柱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着力探索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真正收益。

  3、实施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生产科技工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生态县和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县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综合利用水体资源,走生态种养殖之路。研究建立种植业、畜禽水产、湖泊资源的评价与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及预警系统,研究开发人工速生材及生态林的营造技术、水资源保护和废水处理再利用技术、节水灌溉新技术等农业新技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配套技术开发及示范,加强精准施肥、化肥控释与化肥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开展智能化农药精准施用技术、土壤安全控制技术、环境修复和生物净化技术研究。开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产品加工副产品(米糠、麦麸、荷叶等)及农林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整体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开发专用有机肥料,有效保持我县农业的生态优势。

  4、实施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科技工程,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联合科研机构研究建立农业数字化监测系统。开展主要农作物、农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农林重大病虫害和重大畜禽疫情监测技术研究,建立预测、预报、预警系统。研究开发种畜、种禽的饲养、繁育中的数字化智能管理系统、畜禽养殖自动化管理和监控技术,开发农作物、经济林果、畜禽与水产及土壤、水体、森林信息智能化采集技术与设备。建立不同农区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示范基地。

  5、实施现代农艺配套科技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

  针对我县主要农作物生长面积和特点,重点加快水稻种植机械化进程,实现三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进一步加强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加快开发研究和推广油菜收割、荷藕挖掘及加工方面的机械设备,大力发展多功能、智能化、环保型农业机械。到 2010 年,全县水稻、小麦等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85% 、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 70% 以上。

  (三)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创造传统产业新优势

  运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控制、工业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电工电器、食品药品和玻璃制品、棉纺织品、压力容器、管道配件、车辆配件、电子陶瓷等传统产业,加强引进技术及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在装备制造、工艺创新、节能环保、产品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通过实施各级攻关、新产品试制、成果推广、星火等科技计划,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一代产品,推广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为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升产业档次提供技术保障,创造传统工业的新优势。

  1、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引进、吸收,促进企业向“专、精、特、高”方向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县将重点支持下列科技活动:

  机械工业:大力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开发高性能、适应市场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创出品牌,争创名牌;大力开发各种高性能汽车配件、仪表、轴承、电机、阀门等机械基础件;进一步引进先进的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水平。

  纺织工业:积极研究开发产业用纺织品,包括农业栽培用品、医疗卫生保健纺织品、织物建筑材料、骨架材料等。研究开发棉、涤棉染整生产的关键技术及相关工艺。

  轻工业:进一步研究开发提高教玩具、乐器、玻璃水晶工艺品、服装等高档次产品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食品工业:着力提高“五琼浆”系列白酒、“泾河”系列大糕、藕系列食品等传统食品质量档次,利用地方资源开发适合消费需求的高档、精细、绿色、环保特色食品,创立宝应食品知名品牌。

  化学工业:发展技术密集、精细加工、附加值高的化学品,主要包括涂料、染料、油田化学品、饲料添加剂、生物化学品、各种助剂、专用化学品、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化工中间体等。

  建材工业:进一步完善铝塑复合管、塑钢门窗等已有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提高网架结构及轻钢结构的设计、制造和安装技术。大力研究开发高分子防水、阻燃、密封和堵漏材料。

  2、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技术升级。

  继续大力推广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覆盖面和应用率,重点推广 CAD、CIMS、ERP 及其他相关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设计水平,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善,推进制造业的信息化,实现企业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绿色化。研究、引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机电产品进行嫁接,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同时要在新产品开发中引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研制全新设计的光机电结合的一体化产品。

  (四)加强社会事业领域的研究开发,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围绕提高我县人民生活质量和改善生活环境,在生态环境、人口与健康、循环经济、人居环境、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坚持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相结合,为满足各项社会事业对科技提出的要求做出积极回应,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围绕国家生态示范县的建设任务,开展生态型城市水环境建设,形成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技术应用体系,建立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恢复科技工程示范。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饮用水污染控制与净化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集成示范。

  2、加强医疗卫生建设,促进人口与健康事业快速发展。

  加强重大流行疾病、人畜共患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的技术攻关,加强我县高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临床诊治技术研究,注重预防、康复、保健技术的应用示范。

  3、加强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为目标,开展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工业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

  4、加强人居环境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围绕我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关键技术的研究和科技工程示范,加强城乡居民住宅新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城镇和农村生活废弃物处理新技术研究。

  5、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我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和活力的新机制,推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体,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引导和支持大中型企业特别是行业骨干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建成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加强企业与国内外著名科研单位合作,加强企业与国防科研单位合作。探索建立开放配置科技资源的合作机制,有效集聚国内外科技资源。

  6、加强地震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防震减灾中的重要作用,及时捕捉地震前兆信息,抓好震情分析会商,不断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力争使我市的地震监测能力达到 1.5 级。建立健全“三网一员”工作体系,保证地震通信畅通。做好震害预防工作,依法加强对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一般工民建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改变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的状况,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居住安全水平。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升地震应急反应和救助能力。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建设宝应县地震台,使我县纳入国家地震台网系统之中。四、实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主要措施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营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人文环境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第一经济增长点”、“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协调和领导。党政一把手要真正把推进科技创新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任务,作为经济建设的首要抓手。建立领导干部科技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将科技发展的规划任务列入各级领导的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加以认真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文明单位评定、干部政绩评价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扩大县科技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健全、强化镇级科技管理部门服务职能,配强专职工作人员。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认真落实推进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建成数个集科技培训、科普展览、技术交易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科技(科普)基地场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等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技术、反对迷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我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独立或联合的技术研发机构,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做专做强和二次创业的根本措施,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企业主体实行多元化、知识产权资本化,建立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技术进步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联合实体,促进知识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鼓励专家教授来我县企业工作,鼓励高等院校在我县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在我县建立研发中心或工程中心。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各类技术服务。

  (三)进一步完善科技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政策,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机制。科技三项经费和科学事业费占财政实际支出的 3% ,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占年销售总额的 5% 以上,县属重点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占年销售总额的 3% ,其它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在 1% 以上。按 10% 比例从有关科技经费、减免税中提取科技发展基金。按每年每人一元以上的标准从财政中提取科普经费。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士以资金、固定资产、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多种形式进行投入,扩大科技投入的渠道。

  二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激励政策,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实施县科技奖励工程,按照《宝应县科技奖励工程实施办法》,对科技人员和科技项目进行奖励。实行科技创新资助补助制度,按照《关于奖励科技创新工作的办法》,从科技三项经费中划出一块资金专项用于资助企业申报科技计划、查新、组织成果鉴定、建设网站、转化先进科技成果和申报专利等科技创新工作。按照《关于引进工业、建筑业科技人才的若干意见》,解决来我县工作技术人员的住房、生活、科研经费、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问题,并按照科技成果和所作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我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

  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工作机构,做到领导上有人管,工作上有人抓。把知识产权培训纳入政府、企事业单位领导、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有关专利申请常识、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学习,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我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重点抓好生产、科研、技贸等方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查处和制裁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及时有效地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纳入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工作的全过程,把专利的申请量、拥有量和实施效益作为评价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拥有专利、著名商标、驰名商标、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的企事业单位,在计划、资金、信贷、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等方面优先扶持。继续实施专利申报资助补助制度,鼓励和提倡企事业单位按照《专利法》要求,设立“专利专项资金”。鼓励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通过努力,使我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加快信息化工程建设,强化科技服务经济的手段和能力

  建成县域网络系统,使全县各部门单位在年报统计、电文传输和处理、档案资料查询、组织视频会议等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实现全县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电工、荷藕、机械、食品、工艺品等专业数据库,为我县资源开发利用和支柱产业建设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利用网络中心的信息平台,为企业进行技术难点招标、信息发布、产品和企业宣传,利用国内外产品、成果、专家、科研院所等数据库,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信息参考、寻找技术合作伙伴。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技术交易、技术合同、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无形资产评估等方面服务工作。建立扶持民营企业的有效机制。从科技计划立项,信息咨询服务、组织难题攻关、新品开发生产、争取科技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做好民营科技企业评定、考核工作,确保民营科技企业各项优惠政策得到落实。

  (六)加快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智力保障

  深入实施人才引进工程,从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重点加强高技术研究开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科技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建立人才流动,支持科技人才兼职兼薪,支持企业培养和吸纳科技人才。对科技人员进行创新创业给予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各类科技计划。

主题词:科学 技术 规划 通知

宝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  2006 年 12 月 15 日印发  共印:60 份。



发布机构: 宝应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 2006/12/28
下载阅读版本:
文件浏览次数: 已有4121 人阅读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