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县有关部门,县开发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协调发展,现将宝应县2005年度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希各镇、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工作要点,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各项科技工作顺利实施,为“苦干三五年,实现再翻番”作出新的贡献。
二00五年四月二十日
宝应县2005年度科技创新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和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创新科技服务机制,有效整合科技资源,统筹协调社会力量,通过多形式的科技与经济的对接活动,突出智力转移、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和原始创新等工作重点,着力孵化科技型产品、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型产业,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努力提高科技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推动全县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60项,其中国家级计划项目10颂左右。组织60项各类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新创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5个省高新技术产品。申报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2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2项,省工程技术中心等招标项目1—2项;继续做好苏北星火带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工作。组织企业参加全国大型科技恳谈会、洽谈会3次以上,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共同实施产学研项目15个左右;发挥“三水产业数据库及网络服务平台”和“科技110”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员队伍和城乡信息网络;力争申报专利180项以上,开展知识产权专题培训1—3次。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15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鉴定15项以上,争取无偿科技资金支持300万元,科技贷款3000万元;立足科技抓招商,确保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1800万元招商任务,合同利用外资30万美元。组织实施科技奖励工程,举办“送科技下乡”活动1—2次。
(三)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1、持续实施“双倍增”计划。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力争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2亿元以上。3家企业成为省高新技术企业,15个产品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培植民营科技型企业10家。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向集团化发展;鼓励企业将高新技术产品和专利品产业化,提高企业高新技术产值率;鼓励企业创品牌和申报专利,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加强科技园区和科技先导型支柱产业建设。加强对“两区四园”建设的科技支持。针对长期以来制约我县水生资源支柱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因素,借助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力量进行攻关,研究开发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和深加工产品10项以上;积极引进推广特色水生蔬菜种植,努力提高单产和土地产出率,认真做好有机基地土壤转换技术指导工作,指导农民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种养殖生产。培训水生资源支柱产业标准化种养殖从业农民2.5万人次,技术带头人及农民企业家400人次,举办一期80余人次的农村科技服务机构建设及管理培训班。对落户“两区四园”的项目,实施专人跟踪服务。
3、加快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加快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与环保等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扩散和渗透,推动食品、轻工、纺织、电器等传统产业向集成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努力提高传统行业的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行业的振兴。突出抓好地方资源挖掘利用、农副产品深度加工、电工电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和应用,加快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
4、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建设“全国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试点县”为契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升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化工医药、食品工艺品等传统行业信息化管理和装备制造水平。大力运用先进技术,构筑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研发、生产的信息平台。加强信息网络中心硬件投入,发挥“三水”数据库、农技
“110”、水生资源专家决策系统的服务作用,大力支持企业运用CAD、CIMS、ERP,为全县创业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各种信息支持。
5、加快企业自主创新步伐。积极争创“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县”,实施县“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镇、试点企业”计划。加大原始创新工作力度,对全县原始创新工作全程服务,对专利权人申请专利全额资助。力求专利申请量达到180件。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普及专利法,提高全民意识,使我县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逐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突出科技项目建设。集中精力抓一批科技创新大项目,实施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宝应水稻项目”,在创新基金、三药攻关、“863”计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重大项目上争取新的突破。用足用好现有的科技项目资源,扩大科技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范围,全年申报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60项,其中国家级计划项目10项左右。组织工、农业45项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组织通过省级以上成果鉴定15项,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15项,争取无偿科技支持资金300万元,科技贷款3000万元。
7、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支持我县科技人员离岗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或科技中介服务企业,欢迎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利用科技知识、科研成果、专有技术和信息来我县创办或与我县企业联合创办民营科技企业、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企业,欢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留学人员在我县进行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入股,自办或合办民营科技企业、股份制企业。支持各界人士兴办科技型企业,引导各类企业向科技型企业发展,对达到民营科技企业条件的及时认定。筹建“宝应县民营科技型企业协会”,促进民营科技型企业之间的技术、设备、人员的交流。对符合《江苏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条例》规定条件的民营科技企业,及时确认,并实行“保姆式”服务。
8、协同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配合人事部门落实好《关于引进工业、建筑业科技人才的若干意见》,协助人事部门和企业共同完成引进100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基础实用型人才和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帮助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走上更重要的工作岗位,多种途径培养人才,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努力形成人才辈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生动局面,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
9、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帮助重点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申报各项专利。督促已建的研发机构按照“三有”(有一定的研究开发任务、有一定的经费来源、有一定的设备条件)开展科研工作。重点帮助高新技术企业争创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力争取“省电线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宝胜集团。力争建立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省星火龙头企业江苏荷仙食品集团为主体,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参加的股份制水生资源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立县级软科学研究课题,研究如何发挥现有资源、集聚更多有用资源、利用县外资源的对策,研究解决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10、强化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和奖励。按照《宝应县科技创新奖励工程实施意见》和县委、县政府年初下发的《2005年度镇部门工作考核奖励意见》和年度条线考核办法,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和奖励工作。确保通过省两年一度(2003—2004)对我县科技工作考核,完成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科技部分的考核任务。持续实施科技创新奖励工程,使用管理好科技创新奖励资金,对科技创新工作中涌现出的新产品、新项目、新技术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对新申报的各种专利给予及时奖励,让更多的单位和人员参与创新、支持创新。
11、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按照“优势互补、讲求实效”的原则,大力实施“院省合作”计划,搭建产学研互动平台,组织省内高校成果与县内企业对接、推介活动10次以上,在《宝应通讯》开辟专栏推介高校成果,重点加强企业与科研单位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精细化工、光机电一体化及环保产业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促进项目、技术、资金与地方资源、本地企业的有效对接。排查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和建立教学科研基地等形式进行人才培养、技术交流,解决生产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
12、全力推进科技招商。把高新技术产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园区当成科技招商的重要载体,通过各种渠道向外推介。,大力开展网上招商,在《宝应科技》等网站上开辟科技招商专栏,通过网络包装对外宣传推介。制作科技招商电子宣传资料,详细介绍宝应科技招商的环境、政策和项目。通过与相关网站的协商联系,把我县招商信息与更多的外地网站相连接,提高招商信息的覆盖面。通过以上措施引进更多的县外资金、技术、人才参与我县的科技创新,加快我县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13、进一步提高科技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科技助理、科技科长的培训工作,以项目申报为抓手,力争使每位科技助理、科技科长熟悉国、省、市的重大科技计划的申报要求,实施办法和成果形式。自觉研究我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科学编制《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科技孵化中心”、“信息网络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服务职能,进一步增强科技管理和服务的合力,力争在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创新基金、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内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县支柱产业产品开发及民营科技型企业和科技成长型企业的培植壮大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有较大突破。
主题词:科技 创新 通知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存。
宝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2005年4月20日印发
共印: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