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地要闻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0/2/26 来源:中国宝应网浏览次数: 5639字号:【
 
           2009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宝应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比2006年均翻了一番以上。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三次产业比例为19.4∶46.9∶33.7。财政收入22.2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9.74亿元,分别增长21.8%和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75元,分别增长11.7%和11.5%。

——经济发展在应对挑战中再上台阶

  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03亿元、销售387亿元、利税24.6亿元,分别增长28.2%、29%和33.9%。宝胜集团连续3年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新增亿元企业25家、规模企业70家。新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省高新技术产品48项,开发新产品105项。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15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新创省、市名牌产品27个,新认定省著名商标3件、市知名商标9件。“宝应荷藕”成功注册证明商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任务按期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完成建筑业施工面积1500万平方米,实现施工产值135亿元,分别增长12%和19%。天宇公司进入省建筑业综合实力30强行列。

  农业经济加快提升。各级财政支农及国资项目投入3.5亿元。高效有机农业扩面增效,新增高效种植业13.5万亩、高效渔业3.5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6.5个百分点。新、扩建高效有机农业园区79个,新增面积7.7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5.2%。“三新”工程推广率90%以上。引进实施农业“三资”项目175个,合同利用“三资”17.5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销42.5亿元,增长25%。新创农业“三品”品牌20个、省级名牌农产品1个,被授予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慈姑之乡。

  服务业日趋繁荣。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7.5亿元,增长18.3%。新增AA级旅游景点2家,宝应湖湿地公园获批国家湿地公园。成功举办中国水鲜美食发展论坛暨第六届省创新菜烹饪技术大赛。3G正式投入商用。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57.2亿元和82.3亿元,分别比年初净增34.1亿元和23.6亿元。法律、会计、保险、典当、仲裁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发展后劲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

  完成引资额80亿元。全年续建、新建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98个。争取政策性扶持资金4.5亿元。

  开放开发步伐加快。协议利用外资3.02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2亿美元,增长49.5%。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实现自营出口2.56亿美元。创成省玻璃水晶工艺品出口基地,宝胜电缆被认定为省出口名牌。对外劳务市场专项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全县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建立县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81个,成立宝利杰小额贷款公司,新组建担保公司3家、资金互助合作社1家。

  ——城乡建设在互动融合中深入推进

  城市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形成初步成果,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管理不断强化。经营城市成效明显,开发商品房122.8万平方米,销售100.5万平方米,二手房交易26.3万平方米。城区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过国家园林县城复检。

  镇村建设有序展开。启动13个镇总体规划修编,5个镇完成修编任务,批准实施25个村庄规划和617个村庄平面布局规划。3个镇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省级验收,新创省园林小城镇1个、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个、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个、县全面小康达标村60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强,完成3个镇污水处理厂和6个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2780座、无害化户厕1.8万座。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新增造林2.6万亩。开展“整治老村庄、建设新农村”活动,新增耕地1.18万亩。

  公共设施加快建设。升级改造县乡公路15.5公里,建成通达工程125公里。完成农村水利土方700万方。

  ——人民生活在共建共享中逐步改善

  创业就业成效明显。新增私营企业1725家、个体工商户6260户。完成民资注册76.2亿元,增长31.2%。采集就业岗位3.2万个,推荐就业64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1万人,新增转移1万人。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11亿元。

  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新增参保1万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保持100%。医保政策不断完善,新增城镇职工参保4000人,城镇居民参保总数6.2万人,年征缴医保基金1.1亿元。被命名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创成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住房公积金当年归集1.3亿元,发放公积金贷款1.5亿元。建成廉租住房80套,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0套。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新创省优质幼儿园9所、省实验小学7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农村医疗卫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面建成人口计生世代服务体系,计划生育率达98%。创成省体育强县。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

  ——政府效能在职能转变中得到提升

  社会管理逐步加强。坚持群防群治,完善防控体系,落实维稳责任,“大防控、大普法、大调处”机制进一步健全,平安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完善村干部保险待遇,实施一村(居)一名大学生工程,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直通车”和“审办、会办、帮办、督办”机制,“服务企业园区行”、集中联合年检等系列活动有效开展。

  民主法制扎实推进。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4件,政协委员提案158件。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深化廉政教育,完善内控机制,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较好落实。

  人武、人防、双拥、外事侨务、台务、民族宗教、工商联、档案、科普、妇女、儿童、老龄、无线电管理、对口支援、防震减灾、烟草、盐务、气象等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2010年工作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委关于宝应发展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牢牢把握“赶超发展、争先进位”主题,更加突出工业强县,更加突出城乡统筹,更加突出创新发展,更加突出改善民生,更加突出环境优化,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开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2%、16%和17%。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20%。全部工业产值和工业开票销售均增长25%;规模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均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招商引资总额96亿元,协议利用外资3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44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500吨和200吨。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 做强经济支撑

  强力推进工业强县。坚持工业第一方略,深入实施工业千亿工程,加快工业经济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狠抓重大项目推进。全年新建千万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新实施亿元或千万美元以上项目20个以上。工业技改投入增长30%以上。全年争取政策性扶持资金5亿元以上。加快现有企业发展。坚持扶优培强,强化政策激励,继续实施梯度培育计划。进一步引导支持40强企业加大投入、开放合作、创新机制、集聚人才。新增5亿元企业3家、亿元企业15家、5000万元企业20家。力争新增规模企业100家以上。重视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突出重要产业培育。按照“支柱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主导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打响省输变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品牌。传感器产业着力拓展产品领域,扩大市场占有率。泵阀管件和压力容器产业着力提高产品档次,推进前延后伸。玻璃水晶、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产业着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做大做强。跟踪科技前沿,注重策划引导,积极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光源和环保设备等新兴产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建立健全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共生耦合作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工业重点项目推进指挥部作用,加强工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信息引导和协调服务。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创新,完成建筑业施工面积1700万平方米,实现施工产值170亿元。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进高效有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做大培强有机稻米、水生蔬菜、设施蔬菜、花木林果、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等六大特色产业。新增高效种植业8万亩、高效渔业2万亩。加快实施农业园区“个、十、百”工程,重点建设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提升10个万亩、扩建新建50个千亩以上高效有机农业园区,新增规模园区面积5万亩以上。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利用“三资”12亿元。培植壮大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销增长20%以上。

  着力发展服务业。深入实施商贸活县战略,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推动服务业扩容升级。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突出抓好与工业企业、重大项目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低成本、高技术支撑。推进传统服务业升级发展。加强“一主两副”商业体系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品位,积极招引高端、品牌项目落户。推进新兴服务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科学开发运西旅游资源,加快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引导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咨询评估、广告策划等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卫生医疗、养老托老、物管家政等社区服务业。

  二、转变发展方式 增创竞争优势

  提升开放水平。坚定不移走开放富县之路,不断增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提高招商质效。创新招商路径,落实有效措施,围绕“五个一百”工程持续保持招商攻势。主攻外资利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外资项目层次。立足现有外资企业,完善配套服务,争取增资扩股。突出欧美、日韩、港台等地,大力推进专题招商、产业链招商和科技合作招商。拓展外经外贸。坚持以质取胜,不断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档次;注重市场多元,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加强品牌培育,推进基地建设,保持出口持续增长。实现自营出口3亿美元,增长15%以上。

  推进科技创新。新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35个,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50个,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0项,高新技术产业产销增长30%以上。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扩大“双百”活动成效。完善人才引进奖励政策,引进各类人才1500名以上。打造科技创新载体,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新获批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

  注重集聚集约。进一步加快交通建设,建成332省道和安大公路宝应段,实施237省道二期工程。推进临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县城经济圈主板块。加快开发区北区拓展,建设百亿园区,实现升档进位。启动新一轮镇工业集中区规划修编。各类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30万平方米以上。

  三、推进城乡统筹 促进协调发展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坚持合理保护老城,改造提升旧城,科学开发新城,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突出规划引领。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的目标,完善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城经济圈规划,注重各类规划之间的科学衔接。推进重点工程。改造提升宝应大道。大力实施新城建设、旧城改造、老城保护、道路建设、园林绿化、景观亮化、“五网”完善、公建配套、商住服务、区域供水十大工程。强化城市管理。进一步优化城管体制机制,加大城市交通秩序整治力度。

  加快建设新型农村。进一步完善镇区规划,配套公用设施,强化集镇管理,建设整洁有序、文明优美小城镇。继续开展“三村联创”活动,新创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个、全面小康达标村35个。新增5个镇实现区域供水。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新增耕地6000亩。完成通达工程建设100公里,改造危桥60座,进一步完善城乡公交网络。

  着力创优生态环境。贯彻环保优先方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加快生态县建设步伐。强化源头治理,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扩大推行清洁生产。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实施宝应湖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实施农村清洁能源工程,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300座,改厕1.3万座,积极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新增造林2.5万亩。完善污水处理厂一期污水管网建设工程,规划启动二期工程。推进环境优美镇和生态村创建,新创全国环境优美镇2个以上。

  四、坚持以人为本 切实改善民生

  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倡导创业精神,积极选树创业典型,不断激发全民投资创业热情。完善创业政策,强化创业培训,加快推进信息、技术、金融、人力资源等服务平台建设。新发展私营企业1700家,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80亿元以上。

  积极扩大就业。建立用工需求、技能人才信息库,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健全招工、培训、鉴定、就业“四位一体”劳动力培训机制,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全年提供有效就业岗位3万个,组织各类技能培训2.5万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万人。

  完善保障体系。加强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工作衔接,探索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保险体系,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不断提高城市困难家庭的住房保障水平,新建廉租住房80套,经济适用住房60套。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当年归集1.4亿元,有序发放贷款1.1亿元。

  五、改进公共服务 构建和谐社会

  强化经济调控功能。坚持收入征管与支出控制共管、加大信贷投入与强化信用建设齐抓、行政调控与市场监管并重,推进综合治税,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和促进作用。大力发展税源经济,巩固基础财源,壮大主体财源,培育新兴财源。

  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坚持确保公益、促进均衡原则,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积极实施区域教育现代化,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新创1所省四星级高中。加大卫生资源整合力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规范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98%以上。创成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工程,转换数字电视用户2万户。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大力弘扬文明新风。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大接访机制,逐步形成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社会环境。继续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社会法制意识。继续加强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严格监管高危行业,最大限度压降安全生产事故。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广泛开展国防教育,认真做好人武、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

  六、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行政效能

  注重学习,提升能力。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和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切实把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扎实推进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机关建设,增强把握发展形势、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的能力。

  改进作风,优化服务。推进县镇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机构设置,促进职能转变。加强效能建设,健全职责体系,坚持分工协作,完善沟通协调,全面推进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加大交办、催办、督办力度,提高决策部署执行力。

  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勤俭办一切事业,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返回顶部】 【打印本稿】 【关闭本页】
近期热门信息
公告公示
  ·关于社会保险费欠缴单位公告
  ·2017年9月份文明城市现场测评情
  ·2017年9月份部门单位“包路包段
  ·关于组织申报2017年度宝应县科学
  ·山阳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招聘面试
  ·国庆中秋假日天气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