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县农业机械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截止2016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58.4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95%,位居全市前列,四年增幅列全省第四,全省排名提升了20个位次。
近几年来,一些实力较强和理念先进的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陆续购买安装粮食烘干设备,以应对不利天气的影响,结束了看老天“脸色”晒粮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县粮食生产真正步入全程机械化阶段。
近日,记者在位于小官庄镇的文大优质稻米产销专业合作社看到,这家合作社新上的烘干总量达90吨的烘干机组正在安装调试之中。
据农机部门介绍,粮食产地烘干能力一直是我县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作业环节中的“短板”。到2015年底,全县粮食产地烘干能力仅有1482吨。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目前全县烘干中心已达95个点,批次烘干能力已达488组9083吨,粮食烘干水平已达60%以上,这对缩短粮食生产周期、保障极端灾害天气下粮食生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氾水镇的庆丰收割机跨区作业专业合作社在五年前还是一个只拥有收割机单纯进行跨区收割作业的合作社。五年来,合作社先后购置多种大型农机装备,成功开拓了粮食的种植、植保、收购、烘干等多项经营业务。
五年来,我县85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由100多台发展到1100多台,增长了10倍;收割机由900多台发展到1800多台,增长了两倍;乘坐式插秧机近3年平均每年发展达200台,年均增幅达20%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水平快速提升,其中自走式喷杆喷雾机达114台,无人植保飞机也在悄然兴起。
今后几年,我县将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为主线,突出高速插秧机、高效植保机等薄弱环节的机具提升、绿色环保农机装备与技术的推广应用、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的示范推广等三项重点工作,不断提高我县农机化发展水平,促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记者:房雪桥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