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扬州日报:这里村村设“互联网服务站”
发布时间:2018-02-13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553 

  临近春节,乡间年味甚浓。

  昨天上午,记者驱车一百多公里来到宝应县夏集镇丰收村村级互联网服务站,不大的店堂内,堆满了装着电器、年货的包裹,而负责派送的“快递员”就是丰收村的村干部。“如今,各大快递公司送件一般只送到乡镇各网点,我们实施‘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代办服务。村干部们骑着电瓶车进村入户,一边走访民情,一边为村民免费递送包裹。”丰收村村支书胡桂林介绍说。

    “贴近群众需求,提供便捷服务”,夏集镇党委副书记侯荣介绍说,我们以“便民、利民、惠民”为目标,运用“互联网+便民”模式,在全镇18个村、社区全部建立起村级互联网服务站,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一窗口代理、一次性办结,免费为村民提供便民求助、网络预约、电子政务、费用代缴、快递收发、POS机取款、亲情联络等12项服务,切实打通为农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互联网+党建+服务”的基层党建发展新路子。

 

    服务进村

    网络跑腿让村民办事不出村

 

    “左大爷,你家孙女帮你买的取暖器到货了,我一会就送到你家!”上午10时许,蒋庄村村干部孙玫拨通了82岁村民左步龙的电话后,就推起电瓶车准备去送货。跟着孙玫,记者也一起来到了左老的家。老人常年一人在家,家人全在外地打工,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是家人在网上购买,再由村级互联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送到家中。“如果没有村干部的照顾,我的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老人感慨地说。

    在农村,农民看病也是一大难题,如果不预先挂号,有时候到城市的医院排上一天队可能都看不上病。而农村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不会网上预约挂号。这时,村级互联网服务站便成为他们的好帮手。谢大爷脑部受创,每次要到上海华山医院看病,只要打个电话给村级互联网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他们便会帮助他在网上预约挂号。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夏集镇以村级为民服务不少于12项为标准,通过整合服务资源,协调便民事项进综合服务平台,使用电子扫描、电子印章等信息化手段代替了传统办事方式,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再变干部跑为网络跑,通过信息化手段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办事不出村成为现实。

    最近,子婴河社区的居民袁娟要为儿子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有了互联网服务站后,她只需要通过手机把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等拍成照片发给工作人员,接下来打印材料、审核、办理业务全是社区干部来跑腿了。

 

    拓展功能

    电子商务、农村金融“一站式”服务到家

 

    蒋庄村茆圩组的吴桂兰大妈说,自从有了村级互联网服务站后,去年一年,她家养殖的1000多只鸡下的草鸡蛋再也没有愁过销路。她告诉记者,过去为了把草鸡蛋卖掉,她经常要起大早,骑上电动三轮车到附近的夏集镇、临泽镇的菜市场去赶早市。“现在,我再也不要吃这个苦了,村干部们帮我把鸡蛋通过网络卖到了上海。”

    “去年我们在网上卖的最多的就是草鸡蛋。”负责蒋庄村互联网服务站工作的村干部孙玫自豪地说,服务站去年一年帮村民代卖大米、草鸡蛋、菜籽油等农产品,销售额达20多万元。

    “互联网服务站以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为目标,既帮助群众代购网上价廉物美的商品,减少农民的生产生活成本,又推进本地农副产品网上销售。”夏集镇党委组织委员夏鑫介绍说,2017年,夏集镇互联网服务站累计为群众提供各类便民服务5万人次,为群众代购各类生产生活用品1200万元。同时,由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牵头,整合各村资源,在淘宝网开设了“扬州市夏集名特优农副产品销售中心”网店和5家微店,7个品牌16个品种的夏集特色农副产品上线销售,并通过服务站的群平台及时发布信息,打造权威的农业资讯和惠民政策发布渠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特地抽调3名党员负责跑市场,帮助农户销售,2017年全镇网上农产品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凝聚党心

    微信群使流动党员人在外、心在乡

 

    “各位党员请注意啦,蒋庄村2017-2018年冬训班开始了,我们邀请老军人查春连为大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昨天一大早,蒋庄村党员微信群就活跃开了,村干部不时将现场活动的照片和视频发到群里,村里在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工作的流动党员们虽然人不在家,但也能通过手机参加冬训班学习。

    “我常年在外打工,自从有了这个微信群,感觉跟党组织更靠近了。村党支部经常组织我们在群里学习讨论,村里镇里有啥大事小事,群里也会及时发布。村里的发展,我们这些流动党员也有发言权。”党员潘风林告诉记者,他去年提的对新北桥危桥进行改造的建议还被纳入2018年村里为民办实事项目。

    蒋庄村党支部书记杨猛告诉记者,为提升党员教育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他们通过手机这一平台建立党员学习教育微信群。村干部是群主,负责将党员学习教育的各项内容及时在群里发布,同时还通过图文直播等方式对村里学习、会议等进行直播,党员们只要打开微信,就可以实时收看,改变了以往读书、读报、读文件的枯燥学习方式,让党的声音能够及时传到基层“神经末梢”。

    夏鑫介绍说,目前,全镇18个村(社区)都建立了党员微信群,同时在每个村级互联网服务站都统一安装了电脑,定期播放有关党员教育学习的内容,组织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切实提升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效。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