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间还照顾患病丈夫恢复健康
公公病重期间她也日夜伺候,如此好儿媳赢得众人敬佩
昨天是重阳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又称“老人节”。宝应县氾水镇有一位市民,坚持孝敬老人20多年,她叫蒋万凤,今年56岁,是该镇新东风社区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从1990年开始,她的婆婆就因为突发中风卧病在床,她坚持照顾老人26年。其间公公、丈夫也因病卧床,她坚持照顾公公直到他去世,照顾丈夫使他恢复了健康。
1 婆婆卧床26年 她精心护理耐心开导
“我的婆婆因为突然中风导致卧床不起,当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照顾她。”蒋万凤告诉记者,她的婆婆刘以馥今年80岁了,1990年突发中风瘫痪,常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至今已有26年。老人上了岁数,身体上有了病有时难免话多唠叨,但每当遇到这些情况,她从不和老人计较,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做好一个媳妇的分内事,还一直承担着照顾婆婆的重任,每日精心护理。26年来,老太太一直没有下过床,不能翻身,大小便也不能自理,吃饭都是她送到床前,一勺一勺耐心地喂。即使蒋万凤每日悉心护理,但由于常年卧床,老人身上还是免不了会生褥疮,蒋万凤坚持经常为婆婆翻身擦洗、涂抹药膏。她就这样一直服侍了婆婆20多年,毫无懈怠、毫无抱怨。有时她偶尔出一次远门,还会叮嘱家人好好照顾婆婆。
6年前,蒋万凤一直患病的公公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这样她每天要伺候两位患病的老人,负担顿时重了起来。每日早上起来,她首先要伺候两位老人穿衣洗漱、大小便。忙完两位老人,她还要忙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不辞劳苦。几个月后,公公最终还是去世了。婆婆有点接受不了,变得越来越沉默,还会经常无端发脾气,蒋万凤选择了默默忍受。她怕婆婆一个人想不开,在公公刚离世的那一年里,尽量陪着婆婆,几乎没有让婆婆一个人单独在家过。在日常生活中,她对婆婆更是悉心照顾,每当天气突变时,她都会尽早为婆婆关好门窗,添加衣服和被子;每当婆婆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总是她在婆婆身边嘘寒问暖,端水送药;每当婆婆发脾气的时候,她总是默默忍受,事后细心开解。她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感化着老人,慢慢地婆婆的心态也平和了下来。
2 丈夫突发疾病 她不离不弃悉心陪伴
天有不测风云,几年前,病痛再一次降临到蒋万凤丈夫杨晓楠身上,他患上了脑梗阻。面对这样的不幸,蒋万凤没有害怕,更没有退缩,而是衣不解带地在医院里照顾丈夫,每天送汤送饭,陪着丈夫做恢复治疗。在丈夫情绪低落的时候,她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丈夫,鼓励他,帮助他。终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加上送医救治及时,丈夫慢慢地好转,在患病半年后恢复了健康,继续工作。
蒋万凤的儿子和儿媳妇在县城工作,每天工作繁忙,她主动将小孙女接回来带,以减轻儿子和媳妇的负担。现在她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一老一小,每日围着她们转。婆婆有时候不舒服,乱发脾气,她想尽方法让老人开心。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伺候老人穿衣洗漱,再给老人打开电视选择喜欢的电视剧。忙完老的忙小的,接下来她给小孙女穿衣洗漱,扎好辫子。忙完早饭,不一会又开始忙午饭,日复一日地忙忙碌碌着。她每天都要陪婆婆说说话,隔三岔五地给老人做喜欢吃的食物。就这样,她一点一滴地关爱着婆婆,用言行感染着老人,老人的精神也一天好似一天。
左邻右舍都说如果没有蒋万凤的付出,婆婆哪能活得到今天,这个家也就不像个家了。她的儿子和儿媳妇,在她的感染下,也都十分尊重、孝敬老人,平时也主动回家看望她,还帮助她照顾患病卧床的老人。而她孝顺婆婆、照顾婆婆的事迹,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的居民。正是因为她辛勤的付出、宽容的心态,才能使这个家四世同堂。
“照顾婆婆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看到婆婆现在精神一天比一天好,我就很满足了。”蒋万凤说道。
见习记者 丁超禺
通讯员 盛家才 刘逸 摄影 氾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