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重复一条邮路,送件同时还为留守老人提供各种服务
交水电费、拿存款单取钱、买药……老人们已习惯“有事找小范”
宝宣 董鑫 张玉峰
服务人口1.8万人,每天骑行摩托车近50公里……在宝应县邮政局广洋湖支局,有一名乡村邮递员,他叫范敬槐,日复一日的邮路,整整跑了24年。这不,刚过完年,他就忙碌了起来。
掏出一个边角已有褶皱的小本子,戴上一副老花镜,范敬槐仔细在上面找着一位老人的电话号码,这个不大的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了差不多有100位留守老人的电话号码,后面还标注着老人们的住址,以及每个人所需的服务内容。
“找着了!许大爷治偏头痛的药这两天该买了!”范敬槐骑车来到药店,买好药直奔镇上许天成老人的家。一个上午,他已经在广洋湖镇的三联村、兰亭村跑了一圈,准备进行第二趟送件。在取件的间隙,他还给自己额外安排了任务。
今年77岁的许天成是一位孤寡老人,双耳失聪。多年前,范敬槐因常年为老人送报刊而与之结识。前年9月,老人的精神状态忽然大不如前,一打听,范敬槐才清楚,许天成年轻时曾在上海一家机械厂就职,后来到宝应广洋湖工作生活。退休后,在宝应社保部门领取退休金,上海的机械厂则发放生活补助。当地误认为老人多领了一份退休金,便将老人在宝应这边的退休金停发了。
范敬槐独自前往上海的那家机械厂帮老人开证明。厂里负责人得知是当地邮递员帮助跑腿办事情,立即发了公函到宝应社保部门,化解了这桩误会。这一来,许天成和范敬槐亲如父子。得知老人常年吃治疗偏头痛的药品后,心细的范敬槐揽下了买药的活。
除了每天送包裹、信件,范敬槐的“额外服务”,远不止许天成一人。在他负责投递的9个村子里,有超过一百位老人全是范敬槐的服务对象,他们管已经52岁的范敬槐叫“小范”。记者跟着范敬槐走了一趟他的邮路,沿途见到的老人都和他嘘寒问暖。到了饭点,人们热情招呼他去自家吃个便饭。
留守老人子女不在身边,这些年龄偏大的老人,出门办事多有不便。于是,交水电费、拿存款单取钱、买药等都被老人眼中的“邮差儿子”承包下来。
一上午跑了三趟邮路的范敬槐回到广洋湖邮政支局,刚准备歇一会儿,电话响起了,住在西溪村的79岁留守老人冯志同在电话那头说,止痛药吃完了,想麻烦小范一趟。挂断电话,范敬槐又翻开小本子。看到记者疑惑,他解释着,每个常联系的老人都留了姓名和电话,每个老人要买的药品都不同,再查一下药名,这样不会出差错。从镇上到西溪村一个来回,为送这盒药,他又多跑了6公里。
“送件都是在上午,忙活完了,下午要张罗着给老人们办事。”范敬槐说,比如年前要采购年货,腿脚不便的老人们托他捎带的东西,都记在了本子上。买好后一件件放到送货袋里,每送完一件他就用笔划掉一条。
24年来,范敬槐跑遍了广洋湖的每一个村落,为留守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有事找小范”成了老人们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