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往往有一种现象:规模接近1亿元门槛,就长期徘徊,裹足不前。自2009年以来,宝应县外引内联,引导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亿元企业数从2009年的21家发展到2011年的64家。如今,这60多家“小而强、小而专、小而特”的工业企业,为宝应沿河崛起、赶超发展积蓄了强劲驱动力。
“亿元天花板”,看不着,摸不到,却是实体经营者的普遍烦恼。宝应经信委主任衡连宝深有感触:一个近百万人口大县,亿元企业少,很危险。三年前,宝应工业企业只有宝胜“一柱擎天”,10亿元以上一片空白,1亿元至10亿元屈指可数,“可见工企梯度结构失衡,县域经济抗风险能力很弱。”
“小微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冲亿元、亿元企业上台阶”,对于一个农业大县来说,何其艰难。
宝应县经信委经济运行科科长周川苏介绍,2010年,县里首次评选“十大杰出企业家”,鲜活典型示范,就像一条条鲇鱼,调动了全县企业家的积极性,激活了企业比、学、赶、超的干劲。
“到了第二年,评选没有限定为10名,而是17名。”周川苏告诉记者,这种不限名额、开放评选的方法,就像一个风向标。哪个企业开票销售多、纳税贡献大、科技创新能力强,谁就是“宝应之宝”。
在县委、县政府引导下,荷乡企业家们陆续接受了发展观念上的洗礼。当地政府不仅“埋单”送企业家赴北大、清华培训,还组织他们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培训。一位参训企业老总感慨地说:“参观了新加坡日资企业横河机电,才懂得什么叫做精益管理。仓库无人化管理,要什么零件,工人自己去拿,四周没有一个探头。一个工人几十年做同一种工序,每天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丝毫没有倦怠感。”
宝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哪家企业过亿元,县委、县政府必发贺信,并列入“做大做强企业扶持”序列。2010年,大成羽绒率先过亿时,县里专程为企业搞了一场庆典,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去祝贺。
县里还出台文件,要求领导干部一人挂钩联系一家重点企业,一个部门挂钩联系两家工业企业,将企业开票销售、税收贡献直接与78个部门考核挂钩。每个月,领导和部门至少到联系点不少于两次,帮助企业解决用钱、用地、用工、用电等难题。
经受思想的触动,汲取环境的滋润,宝应企业家们逐渐更加懂得如何管理企业、推进技改,实现产品创新和企业发展,当地悄然涌动着一股不争论、不抱怨、不僵化的发展活力。
敢于嫁掉自己,开拓发展空间。赢洋实业过去是一家从事食品机械制造的小企业。2011年初,董事长徐长盈果断决定与有央企背景的苏美达集团合作,由后者控股60%。去年,该企业一举跻身国家高新企业队列。今年3月投资5亿元的汽车车轮、轮毂及配件项目正式试生产,全部建成后可形成150万只生产能力。
敢于依傍巨人,跻身高端市场。江苏奥新科技与三一重工、徐工合作,制造国际先进的沥青摊铺机械系统,产品热销率是国内同行的4至5倍。宝飞机电与德国优斯特集团合作,共同研发、产销振动电机及驱动器,借助后者营销网络,今年开拓了印度、法国、美国、南非等市场。
敢于科技创新,投入换来进步。去年3月,欧美对民用阀门、卫浴管件、水暖铜制品实行无铝环保强制标准,美霖铜业投入数百万元购进50台精密数控机床,今年又计划新上无铅铜制品生产线,仅美国市场份额可达600万美元。晨化科技今年拟投入6000万元技改,年产烷基糖苷1.2万吨,可一举成为“全国单打冠军”。
亿元企业,小归小,但专业化、科技化非常强。博斯特新一代电子式互感器填补了国内电力测量和保护的技术空白,引起全球500强ABB公司的关注;奥新科技在国家机械传动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大学谢志江博士领衔下,研制出来的“奥新超级列车”,成为路面养护的“世界级能手”。
填补空白、单打冠军、世界级能手……宝应企业配套世界,引起全球关注。意大利普睿斯曼与宝胜集团合作开发超高压电缆,西门子电气传动寻求与迅达电磁线合作,森萨塔将全球10条汽车传感器先进生产线整迁宝应。凯翔电气变速箱外壳、拨叉已进入通用、大众、丰田、现代四大汽车巨头配套领域。
一批“配套专家”让“宝应制造”顺利走向世界,兴洋管业长年为中石化、中石油提供管阀,赛尔达尼龙研制的MC尼龙机械部件,被美国奥的斯、日本日立、徐工集团垄断采购,杰特沈飞装饰件则为高铁列车配套墙板、整体卫生间等……
亿元企业集群培育壮大,改善了宝应县域工业结构。去年,仅占全县工业企业数2%的亿元企业,为全县工业开票和税收分别贡献了64%和50%的份额,一改过去宝胜一家独撑的局面。今年前5个月,全县工业开票增幅全市第一,工业入库税收增幅全市第三,设备抵扣税、工业用电量增幅均居全市第二,与亿元企业的贡献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