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机械装备及汽车汽配产业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在园区建设、产业招引、企业培育、市场开拓、产业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深化转型升级,催生出发展的新动能。
汽配产业是望直港镇的传统特色产业,近年来,该镇始终围绕“做强产业基础,集聚产业发展”,不断把汽配产业向高端领域推进。从2013年开始,该镇结合本镇汽配产业发展特点,规划设计了汽车配件产业园,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汽配园区已经初具规模,部分入驻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扬州市德尔玛车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企业。
日前,记者在德尔玛车业有限公司采访时看到,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有的正在对模具外观进行加工,有的正在搬运汽车配件……处处透露出忙碌的气息。据介绍,该企业主要为主机厂配套生产内部钣金件、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身等产品。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不断加大设备投入。“这4台框架式液压机,用于压铸汽车覆盖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与以前的四柱式压铸机设备相比,现在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稳定,而且能提高30%的生产效率。除此之外,该企业还投资300多万元,购买了激光切割机,大大节约了用工成本。
“到目前为止,整个产业园已入园企业6家,占地187亩,占规划总面积的51%,建筑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今年‘烟花三月节’期间,还有两个亿元项目开工。产业园的建设,将扭转我镇汽车配件企业‘散、小、差’的局面,促进汽车配件产业向集约化、集群化方向发展。”该镇副镇长李树彬表示。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县机械装备及汽车汽配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幅趋缓,但产业内生动力不减,原因在于转型升级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引项目、上技改、扩规模、抓增效,整个产业正在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装备革命”。
日前,在位于泾河镇的扬州凯翔精铸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车间,记者注意到,偌大的车间内,机器正在不断地运转,对变速箱壳体进行铸造加工。旁边只有几名工人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在这个车间,是机器‘唱主角’,工人只在关键的工位作业就行了。”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车间内共有5条自动化生产线,管理、操作、检测工人却只有10多人。“以前生产同样的产品,需要60名左右的工人操作,自从上了自动化生产线后,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据悉,单这个车间,年产能就达3亿元左右。据了解,近年来,为了节省人工成本,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凯翔公司不断加大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力度。
据悉,今年,我县机械装备及汽车汽配产业发展的目标是:产业规上企业开票销售额57亿元,增幅10%;入库税收2.34亿元,增幅11%;净增开票过5亿元企业1家、过亿元企业2家,净增规上企业8家;新开工重大项目1个,亿元项目2个,5000万元项目5个。围绕这一目标,产业推进小组将继续围绕“项目招引、产业转型、企业服务”等方面推进工作,促使产业发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县商务局局长苗培俊表示,今年,机械装备及汽车汽配产业牵头部门将紧扣县委、县政府发展主题,以“三个突出”加快产业推进。一是突出市场开拓。进一步发挥商务部门在展会组织上的优势,引导汽配、管件企业“走出去”抢抓市场机遇,着力推动县内企业组团参加法兰克福汽配展、上海汽配展等优质展会,扩大“中国钣金之乡”的影响力。二是突出平台建设。积极搭建与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合作平台,实施10家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计划,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依托望直港汽配产业园,打造电泳仓储、钣金冲压、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三是突出专业招商。围绕产业链前延后伸,力争实打实招引一批产业项目。汽配产业着重放大我县钣金件集群优势,赴雷丁、宝雅、御捷马等知名公司开展整车项目推介,管件产业赴温州、江阴等地开展泵阀管件类项目招引。”
(胡 娟 王颖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