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陈晨:半年直播带货22万元 深闺土货变网红俏货
发布时间:2025-04-11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670 

宝应县安宜镇南闸村党总支书记陈晨,既是扎根基层的90后村干部,也是活跃在直播间的“新农人”。他带领直播团队将农村的莲藕、茨菇、生态大米等“藏在深闺”的乡土特产变成“网红俏货”,用流量为村民们叩开了增收之门。

记者王露露:各位观众,我现在就在安宜镇南闸村的直播现场,大家看桌上琳琅满目的农特产品,还有新鲜出炉的鸡鸭鹅蛋,可都是咱们老乡愁销路的心头宝。而这位正在直播间侃侃而谈的书记,九个月前还是直播小白,现在已经是坐拥近一万粉丝的直播新农人了。

一大早,85岁的村民许大爷骑着电动三轮车来到南闸村,送来了100多个“热气腾腾”的土鸡蛋。

对于许大爷来说,直播带货或许是个“新词”,但他知道村里可以代销鸡蛋,能省去东奔西跑的麻烦,许大爷觉得很好。

南闸村村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拥有水面2702亩,耕地2884亩。过去,村民们的土特产受限于销售渠道,常常面临“好货卖不出好价”的困境。村党总支书记陈晨和同事们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尝试直播带货方式,单黑菜一个品种就销售了3万斤。慈菇、藕制品等宝应的特色产品利用互联网直接推向全国,直播间也一度冲到了全国生鲜带货榜的第16名,单场直播最高销售额突破1.2万元。

陈晨:去年下半年,我和村两委的同事尝试以电商直播为突破口。半年时间,我们帮助本地的农户和农业企业,线上销售农产品22万元,不仅帮助我们的村民拓宽了销售渠道,也帮助了我们农业企业增加销售。

南闸村直播带货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也让在外工作、生活的宝应人通过直播间看一看家乡的变化,尝一尝家乡的味道,听一听家乡的乡音。陈晨坚信:乡村振兴必须让技术“接地气”、让服务“有温度”。

陈晨:还记得我们刚刚开始直播的时候,我和我的同事上小黄车就用了四个多小时,也遇到了双十一期间直播间没有人的尴尬窘境。白天忙工作,晚上利用业余时间学剪辑、学文案、学策划,寻找合适我们直播间的产品。虽然这一路走来非常的艰辛,但是看到农村爷爷奶奶卖出去农产品换成钱之后的笑脸,内心还是非常高兴。

安宜镇南闸村村民郑大爷:黑桃乌、韭菜、大蒜都有,很便民。原来卖菜挑一点到宝应集镇,现在直接到村支部,省事。

今年以来,在县、镇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南闸村的直播队伍不断扩大,组建了“党员直播先锋队”,鼓励入党积极分子、青年人才加入运营团队;与汇润集团、荷仙集团、顺丰快递等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协调企业、农户、物流形成“红色供应链”,实现“支部搭台、村民参与、企业受益”的共赢模式。

陈晨:下一步,我们将融文旅与电商深度融合,挖掘乡村非遗、民俗故事,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卖体验升级。春天可以赏樱花踏青,夏天可以钓鱼摸虾,秋天打碧根果,冬天做豆腐。通过这些活动把人流引入到农村来,让我们的孩子也能体验我们小时候的一些乐趣。

记者感言:从田间地头的铁脚板到手机屏幕里的新农活,直播间里的新农人们,不仅用流量打通农产品的出村路,更重构了城乡情感连接方式。或许乡村振兴的真正密码,就藏在那些既懂代码又懂稻穗的新农人手中。

记者 :蔡健 王露露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