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宝应信义老兵李锦华: 30多年为120多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
发布时间:2024-06-07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598 

今年59岁的李锦华是一名老兵,1985年赴老山前线参战,火线入党并荣立三等功。1988年复员后,他主动请缨到宝应县小官庄镇敬老院工作,因替战友保管遗物28年爱心举动受到各级媒体的关注。今年底这位即将退休的敬老院院长用30多年时间,把敬老爱老传统融入到了骨子里。

从23岁开始,几乎每一个早晨,李锦华都会准时骑着车来到离家不远的敬老院上班。30多个春秋悄然而过,他干过出纳、副院长、支部书记、院长,是老人们一致认同的亲人。李锦华坚守敬老一线这么多年,在一定程度上受从军经历的影响。以前,院里有6位抗战老兵在此安度晚年,李锦华最喜欢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抗战故事。他深知这些老兵是共和国的功臣,他们没有儿女,更需要亲情的温暖。

多年来,李锦华“以院为家”,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没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日。他把这里当着第二战场,先后为120多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把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五保”老人。

敬老院里,李锦华把每一位老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了解他们的需求,耐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用真心换真情。老人们说,他是一个有大爱的人,通过多年对已故战友的情谊就能看出来。

1983年,时年18岁的李锦华入伍,结识了战友唐伟。因兴趣相投,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他们闲谈时谈及,如果在战场上牺牲,还请对方照顾照顾家人。在一次战斗前,唐伟把自己最心爱的饭盒和勺子交给李锦华保存,后不幸牺牲。李锦华替战友保管遗物28年,直至2013年找到战友亲属。今年清明节期间,李锦华又奔赴南京,看望战友母亲董秀英老人。

董秀英老人因帕金森后遗症,小脑萎缩,行动大不如前。一走进房间,李锦华就紧握住老人家的双手,询问老人身体状况。每次前来看望老人,李锦华都会带上许多当地的土特产,因为老人特别喜欢。交谈中,老人许多事情都已经不记得了,不过她一直没有忘记李锦华的名字。战友间的一句承诺,李锦华记了一辈子,并用实际行动在践行。

在敬老院日常工作中,院长李锦华一点儿没有领导的“架子”。为了节省开支,他自己当起了除草工,兼职花草管理员。为了满足老人喜欢泡澡的需求,秋冬季节的每个周末,李锦华都会亲自打开园里的小浴室,为老人烧锅炉、放洗澡水。

这位蒋学余老人到敬老院已经三年多了,长年瘫痪在床。李锦华时不时地来到老人房间,看看老人有没有褥疮,了解工作人员照料情况。

为了让老人生活得更好,李锦华还在院里搞起了多种经营,栽植了果树,将剩饭剩菜用来养猪、养鱼。老人们都说,李院长其实就是个炊事员、保洁员、保健员、园丁……每天马不停蹄地张罗着这个“大家庭”里里外外的事儿。

小官庄镇敬老院院长李锦华表示,今后,敬老院将把这些老人更加地服务好,让他们在敬老院生活的无忧无虑,感觉到幸福越来越美好。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