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应县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部分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推进城乡河道生态治理的提案”,建议宝应县采取清理河道“四乱”、河道生态修复、水源污染防治、河道长效管护等举措,扎实推进城乡河道生态治理。近日,记者从县水务部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宝应县已经建成通过江苏省级现场评估农村生态河道40条,长度107公里。目前累计共建成生态河道149条,全长512公里。
近年来,农村河道治理是我县农村水利的一项重点工作,每年均投入超千万元资金对农村河道进行疏浚整治,使全县的村容村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鲁垛镇的闵家河西至安大公路,东至营沙河,流经鲁垛村和鲁垛居委会两个村居。由于常年没有清淤,河道堵塞严重,环境也比较脏乱,周边居民反映十分强烈。今年,鲁垛镇借助宝应大河小流域治理项目,对包括闵家河在内的5条重要河道进行了疏浚和整治。
通过治理,包括闵家河、一横河等河道的水体质量得到极大改善,过去脏乱差的面貌已经一去不复返。
据介绍,今年实施的农村县乡河道疏浚整治工程,涉及12个镇(区)26条农村河道,总长50.73km,疏浚土方53.5万方,生态复绿42.89万m2,栽种景观树木2.06万株。同时通过开展农村生态河道创建工作,14个镇(区)计划打造49条、131.43km农村生态河道,促使农村河道整体水环境得到显著改观,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县水务部门表示,农村生态河道建好是前提,管好才是关键。为切实巩固创建成果,我县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排查出116处涉河问题,现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提请县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已经创建成功的农村生态河道,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表彰奖励,确保农村生态河道整治一条、巩固一条、提升一条,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今年,我县出台了《宝应县河湖保护专项整治暨河湖拆违治乱巩固提升行动方案》,重点对县级主要河道、省管湖泊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排查整治,创新建立33条县级主要河道水面与岸坡统一管护体系,从机制上彻底解决河道水面、岸坡管护“两张皮”的问题,按照“清四乱”工作常态化要求,严格落实长效管护。同时根据“环卫一体化”工作要求,将城区27条河道管护职责移交县城管部门,提高城区河道管护效率,构建“一套标准一扫到底”的工作格局。
县水务局农水科副科长陈朝阳表示:我县现有农村河道407条,长度是1500多公里。2022年,我们全年共建成农村生态河道56条,长度是190公里。截止2022年底,我县已经建成农村生态河道109条,长度是405公里,覆盖率已达到26.5%。按要求,今年我县要建成农村生态河道49条,长度131公里。上半年我县已经建成通过省级现场评估农村生态河道40条,长度107公里。今年我县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工作目标是覆盖率要达到35%以上,到2025年要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