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瑞宝祥应:清代郎葆辰《蟹图》纸本扇面
发布时间:2023-10-03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2338 

宝应是一座文明古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宝应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宝应博物馆再次推出“瑞宝祥应”系列报道,在国庆期间给大家介绍一批精美雅致的历史文物,为大家揭开宝应博物馆馆藏精品的神秘面纱。首先欣赏一件清代郎葆辰《蟹图》纸本扇面。

《蟹图》扇面横长51cm,纵19cm。作者先用淡墨画蟹壳、蟹脚,以焦墨画爪尖和蟹壳凸凹,再以浓墨渲染双螯,几杆芦苇浓墨相互交融,活脱脱勾画出两只大闸蟹横行于水草之间的情景。

宝应博物馆馆长倪学萍表示,秋风起,蟹脚肥,菊花开,闻蟹来。百姓爱蟹,名人画家亦如此。作者仅寥寥数笔,便将螃蟹狰狞而又可爱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别有一番意境。

《蟹图》扇面的作者郎葆辰,是浙江安吉人,以水墨画蟹著称于世,他笔下的螃蟹活灵活现,人称“郎螃蟹”。这幅扇面是“二甲传胪”图案,也称“黄甲传胪”,有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是中国民间吉祥纹样,一般是两只螃蟹和芦苇组合,寓意“传胪”。

宝应博物馆馆长倪学萍在介绍时表示,古代科举有“乡试、会试、殿试”三种。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一级国家考试。殿试甲科及第者,录其名附于卷末,用黄纸书,称为“黄甲”。芦苇之“芦”谐“胪”音。其中二甲第一名,称“传胪”,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以这幅扇面祝福考生在考试中都能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记者:胡华春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