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上一口脆甜可口的宝应泾河西瓜,满嘴幸福,虽然还没到吃西瓜的季节,可吃货对泾河西瓜的上市充满期待。目前正是瓜苗大面积进棚的关键时期,寒天里给大棚供暖是主要任务,瓜农们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的艰辛。
搭棚,施肥,育苗,这几天泾河镇的瓜农们陆续进行定植。与屋外寒冷天不同的是,大棚内都很暖和。黄浦村瓜农欧俊生就早早的在瓜棚里忙活起来,他正仔细查看完成栽植的瓜苗生长情况,由于天气寒冷,生火给大棚供暖是每天的必备任务。大棚内外温差大,忽冷忽热,欧俊生要不停的切换穿衣模式。由于天气、土地、水利等因素,今年欧俊生只种植了30亩西瓜。
欧俊生告诉记者,从露天种植,到如今的钢架大棚早春种植,自己不断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积累了丰富的西瓜栽培经验。在往期的西瓜节里,欧俊生种植的西瓜都能拿奖,获得群众好评。对于今年,他对自己种植的西瓜信心满满。
想想4月初自己的头茬瓜就能在市场上卖出好价钱,欧俊生喜上眉头。
同样对自己西瓜品质有信心的还有瓜农薛安弘夫妇,他们领着记者来到他们的大棚 ,记者发现这里的瓜苗长得更快。薛安弘告诉记者自己的秘诀,早春瓜苗跟人一样也需要穿衣戴帽,大棚覆膜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别人家都是“三膜一帘”模式, 薛安弘选择的是多穿衣,采用“五膜一帘”模式。夫妇俩深知,无论什么农作物,成本和精力的投入尤为重要,为了能让头茬瓜如期上市,和其他瓜农一样,薛安弘夫妇加强了田间管理。冬至下种,立春下地,去年开始,夫妇俩挑拣优质的瓜苗。
泾河镇种植西瓜已有30余年历史,“小、香、甜、脆”是泾河西瓜特有标志。泾河镇常年种植西瓜面积约3000亩,产值已超3000万元。这些年,泾河镇西瓜协会一直在大力推广“泾河西瓜绿色防控标准化栽培技术”, 已经形成宝应泾河西瓜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促进泾河西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借助西瓜节的平台,泾河镇都会邀请园技专家教授前来讲课,到农户大棚就苗木定植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记者:李超 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