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是冬至,也叫过冬,民间有“清冬大似年”之说。在宝应过冬,肯定少不了一种美食,叫"驴打滚",也一些地方称为"长饺子",有长长久久之意。有时间会包的人,自己在家包上几个“驴打滚”,是一种冬至的味道;没时间或者不会包的,也可以买上几个带回家尝尝,一样是过节。在宝应城区有一位年过70的梁永珍奶奶,30年来每年在冬至这几天,都会为路人服务包“驴打滚”。
在宝应城区泰南路北路口处,经常从这走的居民肯定会认识这位老人,她叫梁永珍,今年已经72岁了。梁永珍老人在这个地方摆了个三轮车小摊位,平时卖一些年糕、芝麻饼之类的传统面点。每到冬至时节,梁奶奶都会额外多一项经营,卖“驴打滚”。
12月20日晚上6点,记者前来采访时,梁奶奶的“驴打滚”已经被售卖一空。不少围着小摊要买“驴打滚”的路人有些失落。最终,在记者和路人的“软磨硬泡”下,梁奶奶答应临时再和一点面。加面,浇开水,做“驴打滚”的准备工作就此开始。梁奶奶说,因为体力的原因,现在她已经和不动面了,平时都是请别人帮忙和好,自己包一下即可。这两天 “驴打滚”生意有点忙,梁奶奶的好友特地来给她帮忙。虽然天气比较冷,但是梁奶奶说自己早已忙的是一身汗。
为了吃口“驴打滚”,不少路人都愿意慢慢地等待。包起“驴打滚”梁奶奶动作很娴熟,一分钟两个不在话下。
记者从网上了解到,"驴打滚"也是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的传统小吃之一,成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因其最后制作工序中撒上的黄豆面,犹如老北京郊外野驴撒欢打滚时扬起的阵阵黄土,因此而得名"驴打滚"。而宝应的“驴打滚”区别于其他地区,它像一个长长的大圆子,采用糯米粉和面,在掌握好面团的柔软度,把各种口味的馅心食材包入其中。对于为什么要在冬至吃“驴打滚”,大多数人表示不知道其中的寓意,也难以考证。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吃“驴打滚”,但是觉得这是习俗而且又非常好吃,这位大妈一下和梁奶奶买了40个。
梁奶奶的三轮车小摊虽然非常不起眼,但是在每年冬至时节,围着买“驴打滚”的群众还是挺热闹的。有些顾客干脆现场和梁奶奶学了起来,自己现学现做。
这些包好的“驴打滚”和汤圆一样,回家只要烧一锅开水,下锅煮熟即可食用,不需要额外加作料也非常有味道。
梁奶奶的路边三轮车虽小,但在冬至这节点,却因为“驴打滚”异常热闹。梁奶奶卖“驴打滚”与其说是经营,还不如说是图的这么个热闹。梁奶奶包的“驴打滚”个头不小,卖1元钱一个,有人叫她涨点价,她一直没同意。梁奶奶说,做点小买卖锻炼锻炼身体,不在乎挣钱多少。
记者:苗培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