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釉纹碗见证古人“二十四孝”故事
发布时间:2021-10-14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2561
“百善孝为先”。尊老是中国重要的传统美德,由此衍生出了24个广为流传的动人故事,很多绘制有“二十四孝”内容的物品以文物的形式流传至今。宝应博物馆就收藏两件明代青釉二十四孝故事纹碗。
宝应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青釉二十四孝故事纹碗,为国家三级文物。两碗尺寸造型基本一致,口径14cm,底径5.4cm,高8.2cm。器型古朴,构思自然巧妙。碗内壁采用暗刻花纹装饰技法,模印了《二十四孝》中的四组人物故事纹饰,旁题人名,分别是丁兰、王祥、郭巨、孟宗,碗口内壁饰连续回文,碗内正中饰有一莲花。胎体厚重,釉色青绿,全碗保存完好、造型工整、画意独特。
碗上描绘的故事分别对应了《二十四孝》中的丁兰刻母、王祥卧冰、郭巨埋儿、孟宗哭竹等4个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儿女对养育父母的理解和报答,体现了古人对“孝道”的尊崇。虽然“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值得弘扬的美德,但故事中的部分行为在今天看来非常愚昧无知、不合情理。如“郭巨埋儿”的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这些不合理的背后,是古代生产力落后和普罗大众受教育程度低下的不幸现实,只能以“以怨报德”或封建迷信式的包装来强调奉行孝道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尽孝的形式已经非常理性和文明,对老人的帮护和关爱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风尚。千百年来,“孝”道有着不同的宣扬形式,而中华儿女们的忠孝之心却在历史的长河中亘古未变。
记者:刁品杰
上一篇:
蛙泳、自由泳、混合接力等游泳比赛决出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