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珍藏有新四军的一张欠条
发布时间:2021-07-07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899 

在宝应县西安丰镇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里保存着一张新四军的借条讲述着一段鲜活的党史故事。

新四军素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传统,1943年的一天中午,当时驻扎在宥成乡里的新四军,因为没有了烧草,导致饭还没有烧熟。当时的党代表程特青就派人去找老百姓借点烧草,最后留下了一张借条。这张借条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

1943年春,新四军五十二团驻扎在安丰区宥城乡。一天烧中饭时,还缺一点点烧草,于是管理员找到了乡长高尚志。高乡长和管理员来到部队驻地附近的马维驹家,向马维驹老人说明来意,老人随手拿了一捆草给管理员,管理员称了一下,这捆草有5斤重。当准备付钱时才发现身上没有带钱,于是请乡长打了张借条,乡长盖了私章,管理员也盖了自己的章。

当天下午,小战士就带钱来赎这张借条了。但老人家哪见过这么一本正经的事啊,为了5斤烧草特地打了借条,还专门来还钱,他说什么都不肯收这个钱。小战士却一本正经地说道:老人家你这个钱必须得收着,因为组织上是有纪律要求的,新四军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这个钱你还是留着吧!但是老人家说什么都不肯收。

马维驹老人被新四军这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所感动,他希望将这张借条留给他作为纪念。后来,小战士在回去跟上级请示报告得到批准之后,就将这张借条留给了他,一直保存到了今天,快80年过去了。

马维驹老人一家从那以后对新四军更加的热爱,各样事情都走在前面,交爱国粮都是第一个。在淮海战役中,马维驹老人把儿子马春萱送去参加运输队,担任挑夫。

如今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里不仅保存有这张借条,还收藏了马维驹一家每次交公粮的收据,以及淮海战役中马春萱的挑夫证。这些革命文物有力地彰显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百年大党,正是因为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才有了人民的支持,才会不断巩固和壮大,永葆活力。

记者:刘强 谢国扬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