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傍晚,一道道晚霞洒在一望无垠的池塘里,蟹塘的主人陈旺秋正坐在不远处的土堤上,手上制网的工具来回穿梭,仿佛在编织着他创业致富的希望。
春天放苗,秋季捕蟹,从事水产养殖行业已有七八年的陈旺秋对自家蟹塘的情况极为熟悉。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如数家珍,将养蟹历程娓娓道来。大家不仅惊讶于他目前取得的成就,更对他养蟹经历的曲折心生敬佩。
山阳镇光辉村党支部书记朱正洪告诉记者,陈旺秋原来一直在家里,村里发展水产养殖的时候,他跟村里要求弄点水田从事养殖。村里当时还有些顾虑,因为他是一个残疾人,而且老婆又是从四川过来的,担心他会把这一块田荒废掉,但是结果出人意料。
陈旺秋天生不服输,加上头脑瓜灵活。县残联安排他参加水产养殖培训班,不久就掌握了养殖技术。在县残联和村里的帮助下,他又申请了创业贷款,有了技术和钱,陈旺秋在自家蟹塘里大展身手。
由于自身腿脚不便,过去陈旺秋以3亩多农田和织渔网为生。有了蟹塘,陈旺秋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他深知只有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勤劳才能摆脱贫穷。别人还在睡觉休息的时候,他和妻子就早早起床到塘口喂蟹、捞草、巡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旺秋的蟹塘越做越好。村里通过发包的形式又陆续分给他70多亩田。陈旺秋的“能量”,大家都看在眼里。他的养殖形势呈现良好状态,基本上每年都能赚钱,被村民传为佳话。
陈旺秋虽然肢体二级残,但是他身残志坚,但凡自己能解决的事情从来不麻烦残联和村里。在他养蟹有起色之后,他到民政上面主动申请退出了低保。大家看到他取得的成绩,都为他感到高兴。
如今,陈旺秋的蟹塘每年可以获利10多万元。勤劳是致富的根本,陈旺秋和他的妻子通过勤劳的双手,为自己的家庭创造一片幸福的天地。他觉得作为一名残疾人,只有努力才会有希望,不努力就直接没有希望了。人虽残疾,但是只要加倍努力,还是会有成功的机会的。
(记者: 莫斐 仲伟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