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蟹与醋的相遇,留下了甘香与回甜,便胜却人间无数。我县自古就是水乡泽国,五湖四荡贯穿全县境内,与水为邻、傍水而居的宝应人从未辜负这一自然的神奇赐予,以智慧和勤劳点水成金,推动着水产事业的发展,“宝应湖大闸蟹”品牌更是以“生态蟹”享誉海内外。
近年来,我县依托宝应湖优质水源,秉持生态养殖理念,在生态高效、绿色环保上探索新路径,产出的大闸蟹“绿、大、肥、腥、鲜、甜、靓”,活力好、口感佳,河蟹产业年产值达30亿元,从业人员1.63万人,河蟹产业已成为全县水产的重要支柱、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载体。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鲜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让肉质细嫩、膏似凝脂的宝应湖大闸蟹,保质保鲜迅速抵达全国消费者的手中,一直是如何将“宝应湖大闸蟹”品牌走出去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场雨后,秋色已浓得如墨,老谭一早便来到快递点,给远在上海的儿子又寄去了一箱大闸蟹。“一定要帮我打包严实,千万不能压,马上要给我寄哦,确保晚上一定送到。”填好单号后,老谭再三嘱咐着快递小哥,走了几步路,又不放心地回头看了看。明天周日就是重阳节,儿子儿媳孙子一家三口在上海赶不回来,这一箱螃蟹,让孩子们尝尝家乡的味道,更承载着老谭满满的思念。
对于远在兰州的杨建来讲,宝应湖的螃蟹,不仅是家乡的味道,也是他做餐饮的“秘密武器”。“一只只大闸蟹个大肉满黄多,不用添加任何佐料直接水煮,就能尝到螃蟹鲜嫩甘甜的本味,个头口感完全不逊色于阳澄湖等知名大闸蟹品牌。”
杨建介绍:“以前大闸蟹在兰州市场不大,运输成本是导致销售价格过高的主要原因,一批螃蟹经过几天才能运到兰州,运气不好时还会有不少死的。现如今顺丰直达,第一天寄出最快第二天就能到达,在保证了螃蟹新鲜的同时成本也下降了不少,如今的宝应湖大闸蟹已经成了兰州市民餐桌上的‘新宠’”。
宝应湖永政蟹业有限公司是我县销售宝应湖大闸蟹的知名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生态养殖,用一池好水养一塘好蟹,今年2000多亩蟹塘,产出的螃蟹相比往年个头更大。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原本做得不错的出口生意被迫暂缓,门市生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可最近,老板李永政却笑开了花,既然做不了出口,那就好好地拓展一下国内市场,李永政把目光放在了国内线上销售,通过直播带货积攒了不少人气,近期借助中秋和重阳两大重要节日,李永政每天要从天亮忙到天黑,节日档口,每天能销售螃蟹1000多公斤。通过线上销售的创新模式,10月份永政蟹业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不降反升,这无疑给了李永政一个很大的惊喜。
我县今年河蟹养殖面积27.3万亩、产量达3万吨,受疫情影响,大闸蟹的线下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10%。可酒香不怕巷子深,鉴于市场对“宝应湖大闸蟹”有着较大的需求,今年我县将顺丰速运指定为“宝应湖大闸蟹指定物流供应商”,充分利用顺丰这一大品牌的线上优势,将“宝应湖大闸蟹”售向了全国各地,此举填补了因疫情带来的销售空缺的同时,也扩展了大闸蟹销售市场。
在顺丰城南分拨中心,一箱箱打好包的大闸蟹正在分拣装车,十几位快递小哥打包这些螃蟹要加班一个通宵,这些“宝应湖大闸蟹”要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上。顺丰速运宝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疫情,今年公司将运费下调了20%,但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截至目前,高邮、淮安等周边县市运费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呈现下降趋势。唯独宝应借助了‘宝应湖大闸蟹’这一品牌,快递做的红火,运费总额较去年同期上升了60%,仅仅是螃蟹的快递费用就已达200万元。”
为了进一步服务广大蟹农蟹商,顺丰下沉到村,打造“家门口的寄递点”,实现了足不出户寄螃蟹。同时,顺丰还与各级政府、企业、媒体进行深入合作,通过电商运营、专项推广活动、惠农助农措施的实施,将大闸蟹行业解决方案的成功经验进行复制再推广,这无疑实现了双方销售的共赢。今年我县还与天猫超市合作成立了“天猫超市战略直采基地”,在进一步拓宽宝应大闸蟹的销售渠道的同时,也为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活力。(记者 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