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史康东:用脚步丈量网格 以服务书写担当
发布时间:2020-10-16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691 

“大娘,你家小药箱备齐了吗?”“大爷,最近身体怎么样了?”……在山阳镇公民村,村民们每天都会听到类似的问话。而问话的主人公,则是该村的90后网格员史康东,“目前,虽然国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外防输入’形势依然很严峻。而且村里好多都是老年人,现在天气越来越冷,要时刻关心他们的身体。”史康东一边说,一边打开手中的笔记本记录着。

日行万步,步步暖民心

“8月19日,XXX家药箱已经配备齐全。”“9月8日,没有特殊情况。”……记者翻了翻史康东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天走访的情况。“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怕自己忘记了。”史康东不好意思地说。据悉,为完成疫情防控的新要求,史康东徒步挨家挨户宣传,入户排查有无疫情重点地区返乡人员,向每户发放公开信及相关防护知识,督促家庭备好防疫小药箱,并对困难家庭进行记录,向政府反映,为其提供帮助。

“我所负责的区域老年人较多,疫情防控的意识比较薄弱,而且接受信息的速度也比较慢。”史康东便用喇叭录制了方言版防疫注意事项和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最新要求。除了每天正常巡查走访外,其余时间,他就拿着小喇叭,徒步进组入户宣传。

“别人都是开车或者骑着电动车,你怎么自己走路啊?这样不累么?”村民们看到史康东每天走路上门宣传,有点不理解。“我自己走路宣传,走的慢,大家都能知道我在宣传什么,就会更加重视疫情的防范,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史康东说。

史康东负责的网格共八个生产组近400户人家,自担任网格员以来,他每天的步数至少都是2万多步,甚至有的时候是5万多步,在朋友圈的微信运动排行榜上,有着“公民铁脚板”的美誉,“刚回来的时候170斤,现在还有130斤。”

放弃高薪,青春献家乡

2014年,史康东从河海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在浙江从事专业对口的外贸工作,每月收入近万元。2018年,看着家乡的发展越来越好,史康东萌生了回家的想法。“当时也有人劝我,大城市工资高、环境好,回家干什么?我当时就觉得,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家乡做点事,很值得。”就这样,史康东从大城市回到了小县城。

理想很丰满,然而现实却很骨感。“感觉自己有点无所适从。”刚刚回到家乡的史康东有点水土不服,“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从哪里干起。”正当他迷茫之际,2019年,山阳镇进行村级后备干部招聘。在父母的鼓励下,史康东报了名。“就想着先做着,实在不行,再出去。”

2019年10月份,史康东正式在村里工作。“刚开始有点懵圈。”史康东说,“事情多,感觉自己忙个不停。”综治、宣传、团委……他一人身兼数职。在老同志的带领下,史康东渐渐开始适应工作的节奏。

继续努力,青春写梦想

“你觉得网格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最起码每天要走遍自己所管理的网格区域,了解村民的想法,倾听他们的需求,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困难。”面对着记者的提问,史康东表示,村民们大大小小的诉求,他都会一件件记录到笔记本上,并迅速帮助解决。

“后悔吗?”“说没有后悔过,也不可能。”史康东坦言,刚开始确实也打算放弃过,想着不行就先成家立业,然后再出去闯。“现在看到家乡一天天变好,觉得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我开始舍不得了。”史康东腼腆地笑着。

与同龄人相比,年轻的史康东身上更多了一份沉稳和责任担当。“如今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怎样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报记者 胡娟 通讯员 钱莹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