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40,从家中出发去往学校;5:00,开始精心准备早餐;7:00,查看购买的食材,为午餐做准备工作;10:40,随着师生们的到来,迎来了忙碌的高峰;12:00,师生们已经就餐完毕,自己开始吃午餐;13:00,经过清洗,食堂收拾干净……这是水泗学校食堂师傅徐立伟一天的工作安排。当记者问他觉得辛不辛苦时,他很果断地回答:“不辛苦,怎么能算辛苦呢,这就是我的工作,我的任务,我的责任。”
今年60岁的徐立伟,是射阳湖镇姜庄村人。1987年,从部队退伍后,他就在水泗学校当一名食堂师傅,这一干就是33年。用他的话说:“把自己最好的青春都留在了这里。”
上课期间,每天早晨,当大家还在睡梦中的时候,徐立伟就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开始一天的忙碌。“早上让大家吃上热乎乎的食物,一天才能有好的精力去学习、授课,所以要早点做准备。”煮粥、做点心……为了让其他师傅多休息,他包揽了大部分的活。每天早上7点,等师生们就餐完毕,徐立伟才坐下来,简单地吃一点后,又投入到准备午餐的工作中。
到了10点多,徐立伟开始炒菜。只见他手持大勺,身穿工作服,站在炉灶边开始翻炒。学校有400多人就餐,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夏天的时候,灶台前温度非常高,一顿翻炒之后,他整个人都湿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似的,但是他从未喊过一声累。“只要师生们吃饱吃好就行。”他说。
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中,有很多都是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自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对于这些留守学生,徐立伟总是特别留心,倍加关心。“今天的菜怎么样?淡还是咸?”每次就餐后,他都会主动询问他们,吃得饱不饱,菜是否合口味。碰上瘦小的孩子,他每次还会多盛一点。“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才行。”天气冷的时候,当他注意到极个别学生穿得比较单薄,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时,他会将儿子的衣服拿来,给他们御寒。
得到徐立伟帮助的学生很多,他们亲切地称他为“二大爷”,逢年过节的时候,他们还会给他送去贺卡和祝福。每当这时,徐立伟会开心地笑起来,像个孩子一样。“我只是给予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温暖。”
由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学校延迟了开学,但是徐立伟坚持到学校对食堂内外进行全方位消毒。开学后,他每天严格地对采购的食材进行全面的清洗和处理,对食堂所有设备和餐具进行认真消毒。“特殊时期,我们要做的就是保障全校师生复课后的餐饮食品安全。”徐立伟说道。
·胡娟 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