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半,开发区大李庄村支部书记葛晓花来到养殖户梅长信的蟹塘口。“现在你的塘口大闸蟹长势怎么样?这几天连续阴雨,大闸蟹的食量如何?”“现在塘口里的大闸蟹已进入到第四次脱壳期,这几天连续阴雨,温度高而且闷热,这一段时间大闸蟹吃食量大,每天凌晨两三点我就开始巡塘了,增氧机也用上了。”
葛晓花和梅长信在蟹塘口转悠着并不时攀谈着。每次葛支书来,梅长信都不见外,在养殖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或者有什么打算都会合盘托出,这次也不例外。梅长信说:“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这塘口的道路都是土路,特别是这几天连续阴雨,这路更是难走,人和车子进进出出很不方便。”葛晓花听后立即接过话头说:“塘口路面硬质化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考虑到了,前期已经联系了水产部门,力争年底前村里塘口道路全面实现硬质化,同时配套好相关电力设施。”
今年55岁的梅长信是村里的老养殖户,搞水产养殖近20年,原先规模不大,面积仅是承包村里二三十亩滩地搞鱼虾养殖,地块小而散,效益一般。今年他又承包了近80亩的滩地专门作为大闸蟹养殖场。
“葛支书每个月至少要到我这里三次以上,有什么问题,她对我都有回复,现在我的养殖规模已是原来的5倍,起初,我还有点担心,如今,看到村里这么实实在在支持我们养殖户,信心足了。”据梅长信介绍,今年以来,村里在申报家庭农场、改善河道水质、提供鱼蟹销售渠道、联系水产部门上门指导、网上销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特别是疫情期间,还为他们养殖户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水产品运得走、销得上,饲料运得进。
目前,他对养殖效益十分看好,预计今年亩效益可达5000元以上。
像梅长信这样的老养殖户,村里还有不少。村民郭永洪以前承包20亩滩地搞藕田套虾,今年他承包100亩滩地搞起了稻虾养殖,预计亩效益3500元以上。村民马国军是位水产养殖大户,专门从事大闸蟹养殖,在本村承包了15亩地,还在其他镇承包了200亩。今年村里对荒滩废田重新平整后发包,他又承包了160多亩。
大李庄村位于水荡地区,水面资源丰富,实有滩地水面1200亩。由于历史原因,实际发包只有800亩,每年上交款仅有8万多元。今年初,该村针对新冠疫情给农民带来减收的实际情况,村两委一班人登门逐户征求意见,将原有荒滩废田重新平整,使可利用的滩地由过去的800亩增至1200亩。目前已有530亩发包给农户,承包费也由过去的每亩年均330元增至目前的900多元。截至目前,村里已收到农户承包款49万元。
对于新签合同的承包农户,大李庄村实行由村干部“一对一”帮扶,从生产资金、引进优良品种、技术指导、网上销售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
据了解,大李庄村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还将剩余的670亩滩地全部发包给农户,仅发包这一项年收入就有100多万元。对于村级收入,该村除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承包户路网沟渠泵站配套建设外,还将剩余资金全部用于全村3030人的年底分红。(记者 郝达玲 通讯员 马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