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安宜镇:一“路”点亮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0-07-17   来源:宝应县融媒体中心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662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则百业兴。60岁的颜银章对这句话有着比较深刻的理解。3年前,家住安宜镇西港村的颜银章还需要每天凌晨骑着三轮车进城卖蔬菜,遇到风雨天路上耽搁,蔬菜的价格就会大打折扣,一年算下来收入微薄,儿子、儿媳在县城上班,每次缴完孙子的学费,生活就变得很拮据。

“讲起来我们这离县城也不是很远,房子大住着舒服,不吵不闹空气还好,可是生活却很不方便,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每次进城都要七拐八拐绕好远,有一次儿子夜里从县城回家,出租车司机听说去西港村,都不愿意来,没办法,儿子在冬天的夜里走了10几里地,到家时冻得直哆嗦。”讲到这里,颜银章无奈地摇摇头,“穷日子过够了,全家人有心改变一下生活,想进城买房却没有钱,只能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但是现在却不一样了!”颜银章指着不远处的大棚说,“前年村里面修了一条大路连着县道,家里的地流转给别人种植花卉,几亩地每年都能分到5、6千元。要不是村里新修了这条路,我们也没机会赚这个‘轻松钱’,现在我们夫妻在那边帮忙打理,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工资,一家五口生活在一起,不用为钱发愁,这远比以前埋头种地强多了。”

据西港村村委负责人介绍,像颜银章这样的村民有近20名,他们常年在广源花卉务工,平均每人每月都能拿到近2000元的工资,2016年村里将主干道拓宽,原本3.5米宽的机场北路现如今已有6米多宽,便利的交通加上肥沃的土地,是吸引客商投资的重要原因。这两年,西港村拓宽、新建道路十几公里,已经实现了每家每户的田头都通上了水泥路,农忙时,收粮的卡车直接开到田头,村民再也不需要为挑粮的事费心了。

谈起道路拓宽翻新,渔业村村民赵有学也有很多感慨。“我原本在村里承包鱼塘搞养殖,规模不大,多年来没赚什么钱,家里条件也一直不是很好,几年前‘退养还湖’,加上小孩要进城上高中,硬着头皮去县城买了房,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借着老本,做起了贩鱼的生意。现在大家吃鱼都‘讲究’野生的,我原本想利用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资源比较多的优势,借这个机会赚点钱,只可惜回村路程比较远,一路上没有路灯,只能抹黑慢慢骑,来回一趟要两个多小时,加上道路坑坑洼洼,几天才能跑一趟,鱼拿少了怕不够卖,拿多了又怕卖不掉。有一次夜里下雨,拿完鱼回县城时看不清路,骑到了坑里翻了车,几筐鱼都翻到了河里,一气之下‘野生鱼’也不卖了。”谈起这段经历,赵有学气的牙痒痒。

“眼看着钱赚不到,我也着急呀!可是现在不一样了,去年初,我们村渔港路在政府的支持下翻新拓宽,一条宽6米、长5公里的水泥路直通县城,‘野生鱼’的生意又被我拾了起来。”赵有学两眼泛光,激动地说,“这么多年生意做下来,积累了很多的客源,我现在每天都要来回拿好几趟鱼,要不是新修了这几条水泥路,哪里会这么方便!为了节省时间,我还买了一辆面包车,送货比以前快了,‘野生鱼’正宗又新鲜,如今生意越做越好,一年挣10万元不在话下。”

这些仅仅是我县乡村道路建设的一个缩影。去年至今,仅安宜镇新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0多公里,农村公路达到四级及以上比例、路面铺装率都已达到100%,实施公路安全生产防护工程160公里,筑就了一条条美丽乡村幸福路,让农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记者 乔杰)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