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救助管理站成功帮助失踪23年的仪征市七旬老汉找到了家人。老人因患精神疾病离家走失一直音讯全无,直到几天前在城区被好心人发现送到救助站,亲人来相认时杨老汉却因为年代久远,相见已不相识。最终,在聊天中,杨老汉才回忆起一些离家前的往事及家人姓名等一些破碎片段,最终确认了身份。
7月2日和3日这两天,细心市民发现一名流浪老汉一直在城区一家商铺门口徘徊。热心市民拨打110报警,城北派出所民警李荣培接警后,立即赶至现场将老汉带回派出所问询。由于老汉智力不太好、语言不清,李荣培询问了半天,也没有了解到老汉的身份信息,只好将他送到救助站进行求助。
当晚,救助站工作人员安顿好老人的食宿后,为尽快帮助他查明身份,工作人员与其交谈想进一步了解情况,但老汉似乎丧失了记忆,说话也模糊不清,不时喃喃自语,被问烦燥时就会说“我不晓得,记不起来。”甚至一度不再开口说话。为此,县救助站工作人员按救助相关流程,将老人的照片交由市救助站进行人像比对。半个小时后,市站将比对情况反馈了过来,最终通过人脸识别寻找到扬州仪征有一名男子与流浪老汉面貌高度相似。这名男子姓杨,1949年出生,今年72岁。当天,工作人员与杨某家人联系后,杨某妻子陈老太称,杨某在20多年前的确失踪了。
7月4日下午,陈老太与孙女赶到我县,可是见面后,两人却表示并不认识,场面有点尴尬。陈老太告诉救助站工作人员,其夫杨某49岁时随舅妈到上海服侍老人,家人都不赞同他出远门,但倔强的他就是不听劝。他走时精神状态就不太好,结果他这一走就是20多年。陈老太介绍说,杨某走时脸很瘦,根本不像眼前的这个神情木讷的人。
面对如此尴尬场面,救助站工作人员打算用亲子鉴定的办法确认老汉的身份。当晚,救助站工作人员安排陈老太和杨某在一起聊天,看看能不能唤起他对往事的记忆。在聊天中,杨某突然说:“我家在仪征,儿子小名叫小军子。”陈老太称,他们的儿子小名也正是叫小军子。随后,杨某又说出了前后几个邻居的姓名,与陈老太邻居的名字相符。种种迹象表明,这名流浪汉正是陈老太苦苦寻找了23年的丈夫杨某。面对站在面前不敢相认的丈夫,陈老太顿时泣不成声。
7月6日,天气格外晴朗,临近中午时分,县救助站护送杨某返乡,一行人到仪征市救助站门口。当车门一开,久候的儿子跑上前,一下子紧紧地抱住了老父亲,42岁的中年汉子像一个受委屈的孩子紧紧偎依在父亲怀里放声痛哭,这一刻让在场的人深受感动。
(季刚银 郝达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