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宜镇船闸村村民朱初平,40多年来,一直从事裁缝工作,是一名手艺人。他为顾客制衣精业求精,做出来的衣服剪裁合身,款式时尚,赢得了顾客的青睐,因而他的生意一直很好。
朱初平今年59岁,1962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家,他的出生给一家人带来了喜悦。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他三四岁时,被确诊患有小儿麻痹症。尽管家人四处求医问药,还是未能治好他的病,留下了三级肢残。但朱初平聪明懂事,头脑灵活,学习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还被宝应县中学破格直招。1981年高中毕业后,他立志做一个身残志坚的人。朱初平放弃了可以进事业部门做会计的机会,选择了学习裁剪制衣。1981年7月,刚开始学习,师傅教他如何裁布、下剪,首先要按量好的尺寸画图,再按图剪布,最后缝制成衣。那个时候,如果一块布剪错了,就会毁掉一件衣服,浪费十几元钱,对朱初平来说,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朱初平总是小心翼翼请教师傅,把师傅讲的内容领会了,再下剪子剪布。为了能熟练掌握裁剪方法,朱初平买了一些便宜的白纸,用白纸进行练习。因为朱初平头脑灵活,肯下苦功,对不同的衣服款式、不同身材尺寸等都有研究,所以进步很快,他的手艺也得到了师傅的肯定,仅用了4个月时间,朱初平就出师了。
1981年底,朱初平自己开了间裁剪店,平日里,一有空闲就钻研手艺技巧,边学边裁、边研究边提高,朱初平给顾客制作的衣服更加合身漂亮,很受顾客喜爱。当时,原红星大队也办了个裁缝合作组,在合作组做一件衣服只需村里打工分,不要掏现金,但有不少人宁愿自己掏钱到朱初平处定制衣服,因此,朱初平名气越来越响,生意也越来越好。
朱初平还是个热心肠,乡邻请他帮忙修补衣物,他也是认真负责,直到对方满意为止。也有的人要外出办事想做件体面的新衣,苦于经济不宽裕,朱初平总是二话不说,直接做,“钱等你有了,再给我不迟。”还有村里的困难群众来做衣服,他只收取衣料的成本。
朱初平对待顾客童叟无欺,就这样40多年过去了,他的手艺和善意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点赞。
(孙华 唐开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