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4.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1.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3.png||
/skin/gov89/cms/zgby/images/logo/mainbg2.png||
首页 新闻中心 党建园地 党务公开 学习教育 走进宝应
陈维刚:拥抱“星星的孩子” 让他们不再孤独
发布时间:2020-06-04   来源:  编审:网管中心  浏览量:1733 

现就职于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的陈维刚,重庆人,共产党员。他自2010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孤独症康复教育工作,至今近10年了。

陈维刚曾就读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主修专业是特殊儿童学前教育。2012年,他来到了宝应县残疾人康复中心,从事孤独症儿童教育康复训练工作。他先后多次参加省残联组织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技能提升培训班及卫生部第29届儿童心理卫生进修班,学到了扎实的康复训练技能。他学以致用,将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孤独症康复训练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陈维刚面对的孩子不是普通的儿童,是素有“问题孩子之王”之称的孤独症儿童。这群孩子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沟通交流方面,有着一套不为常人所理解的思维模式。他们还有着不同程度的异常、刻板的情绪和行为,所以他们还有个名字叫做“星星的孩子”。在这个浪漫的名字背后,是一个个心情沉重的家庭。

语言才是传递情感最重要的形式,有了语言,人们才能更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可是,对于部分孤独症儿童而言,说一句话难如登天。你可知道教了孩子一学期才能让他喊出“爸爸”“妈妈”的艰辛;你可知道爸爸妈妈等这一声迟来的呼唤等得望眼欲穿;你可知道辛辛苦苦教了两三个月,有的孩子仍然分不清耳朵、鼻子时心中的酸楚;你可知道当有的孩子学会了十以内加减法时心中的喜悦?孤独症康复训练本就如此,付出和回报往往不成正比,有时给你失望有时却给你希望。陈维刚却微笑着说,自己的付出终究是有回报的。

时间能考验一切。通过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游戏疗法、感觉统合训练的介入,孤独症儿童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在陈维刚的学生中,唐唐不再害怕小鸭的叫声,听觉统合逐渐趋于正常;涛涛再也不怕别人的拥抱和触摸,触觉防御恢复正常;琪琪也不怕泡泡和气球了,最后还喜欢上了吹泡泡;程程能背诵近20首儿歌。2016年9月,琪琪、程程、文健都顺利进入了普通小学学习。能让孩子进入普小上学,这是作为孤独症老师最大的骄傲。当陈维刚听说文健期末考试成绩排在全班第二名的时候,高兴了好半天。

陈维刚一直工作在孤独症康复训练一线,在2014年,因工作突出获得了宝应县残联年度“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2018年两次参加扬州市残联康复技能大赛并获得孤独症专业第二名的好成绩;2017年12月,获得宝应县残工委“2017年度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8年8月,获得宝应团县委“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在他的带动下,中心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系统评估,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将孩子情况与家长进行详细的解说,与家长一起为了孤独症不再孤独而忘我工作着。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接收更多的孤独症儿童来中心进行康复教育训练,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和文化知识,同时也呼吁社会更多的人关注孤独症儿童、关爱孤独症儿童,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在谈起孤独症孩子教育时,陈维刚如是说到。

记者 刘延龙  通讯员 朱茜 张学新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中共宝应县委主办 宝应县政务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技术支持 | Email:byxwadmin@163.com

Copyright 2005-2017 宝应党委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02302010175号   苏ICP备05029266号

宝应县委网站 宝应县人大 宝应县政府网站 宝应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