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天前,一件案值上千万元的债务纠纷被移交给调解专家徐晓宏处理,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进行一番过细审查后,徐晓宏拒绝承办此案,而是引导当事人通过其他渠道处理该起争端。
关注社会矛盾发展动向,随时调整应对解决策略,是徐晓宏等调解员早就养成的良好习惯。自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打响以来,他们密切留心身边发生的各种涉黑涉恶纠纷事项,尤其是针对全省各地频繁多发的“套路贷”问题,展开了多次专题研讨。调解员发现,目前,民间的高利贷、“套路贷”已然成为干扰社会和谐发展大局,影响民众幸福感、获得感的一大现实问题。通过开展线索排查,去年,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向相关部门提交了11条债务纠纷线索,其中普遍存在着涉黑涉恶嫌疑。
徐晓宏主动展开案例剖析,认真思索,他进一步认识到,许多涉黑涉恶的债务问题,不仅可以通过矛盾排查被发现、被捕捉,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借助签订调解协议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洗白”的。于是,从2020年初开始,经研究决定,徐晓宏所在的宝应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动收缩战线,进一步严把调解入口关,以杜绝非法债务关系经由签调解协议的形式被“洗白”。
徐晓宏表示,长期以来,我县的非诉处纠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去年有1200多起纠纷通过绿色通道申请了司法确认,一次性调结率始终保持在高位,充分体现了应调尽调的原则。但是,目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否依然是来者不拒地受理债务类纠纷的调处申请,通过怎样的手段来辨别其中的真伪虚实,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就拿眼下这起上千万元的债务纠纷案件来说,我们认为,其中很有可能存在着非法集资的背景。所以,选择不受理,是为了防止为违法活动大开绿灯。”徐晓宏进一步强调说,今年,已有多起债务纠纷通过公调、访调、诉调对接渠道,实现了更加合理的引导分流,被转入专业部门进行后续处理。今后,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将不断总结经验,注重推广典型做法,为扫黑除恶深化开展提供助力,为构建日趋完善的法治管理体系,增加更可靠的措施保障。(县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