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节临近,又到了消费旺季,商家自然不会错过这一绝佳的商机。为此,1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春节消费七大提示”,内容涉及购置年货、旅游……及时且必要的提醒消费者关注7大领域的消费陷阱,做聪明消费者,过欢乐祥和年。
防消费诈骗,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和隐私
春节期间,无论出行、购物还是餐饮消费,应保护好人身财产安全。特别提醒广大市民要严格遵守禁放规定。网络交易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不要见码就扫,不轻信“飞来横福”和“中奖信息”。网络预订车票、门票等,要注意识别网站真伪,出行前做足准备,确保安全。
买年货选择正规商超,确保商品品质
购置年货是每个家庭的必做消费,中消协提醒,购买年货应到正规商场超市选购,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线上购物要到正规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做到货比三家,价比三家,按需选购商品,做到理性消费,绿色消费,不轻信商家的宣传噱头和低价诱惑,保留好订单、聊天记录或截屏等相关证据。
订年夜饭,选好场地明确细节,文明就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订购年夜饭或外出就餐,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应选择卫生健康部门评定的卫生安全等级B级以上餐饮企业。最好是对餐饮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签订书面合同,对菜品名称和实际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合同中应注明预付款项是“定金”还是“订金”,保留购物凭证,确保维权有据。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沾酒。
旅游选准线路,严防低价陷阱
春节假期,合家出游成了当下热门的过节方式。中消协建议春节出游的消费者,有条件的可以考虑错峰旅游。如果参团旅游,要选择正规旅行社,选准出游线路,签署旅游合同,严防低价诱惑,对旅游景点、食宿场所及进店购物等事项要在合同中明确,不轻信商家的各类宣传噱头,避免上当受骗。自行旅游要事先做好准备功课,预订好酒店、餐饮、交通工具,选择民宿、自助的方式要事先与房主做好入住的具体内容和细节的约定。游玩时密切关注景点客流和天气情况,保护好人身和财产安全。
首选正规家政服务企业,签署劳务协议
“扫尘”也是节日期间各家的比做功课,不少市民由于工作繁忙,而选择家政服务。中消协表示,消费者选择家政服务时,首先要选择正规家政服务企业,并签署正规劳务服务协议书,对履行期限、服务内容、服务费用和节日期间的特定时间段的费用等事项要明确约定。
警惕预付式消费勿轻信超低折扣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纠纷不断,商家跑路等问题层出。节日期间,正是各类商家促销爆棚的时候,消费者选择美容美发、健身、洗车等预付式消费时,应全面考察商家信誉和经营状况,重点关注其他消费者的点评,要理性消费、按需充值,勿轻信商家超低折扣宣传。
老年消费防“忽悠”
过节回家,看看爸妈,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回家总会给家里的长辈带些礼品。中消协提醒,消费者给老年人购买保健品时要注意识别,防范保健品夸大和虚假宣传,防止受骗上当。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19年发布的《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中明确规定,自2020年1月起,保健食品警示用语在商品最小包装物主要展示版面的占比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积的20%。消费者在要谨记“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防范保健品夸大和虚假宣传。
春节消费提示,就是对广大消费者必要的警示,告诫消费者理性消费,要增强防范意识,避免掉入“陷阱”,成为不法商家的“猎物”。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大力监管,遏制节日期间消费市场乱象,为市民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