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工作的陈先生去年在宝应二手车市场买了辆奥迪A4轿车,卖家言之凿凿保证是辆放心车。但现在这辆“放心车”却让陈先生很是烦心,因为上个月车辆发生事故到4S店维修时,他被告知,这辆车的车架号和相关手续都是假的。陈先生为此走上了艰难的维权之路。
去年5月份,陈先生回宝应,通过亲戚介绍,在宝应二手车交易市场里看中了一辆2013年的奥迪A4二手轿车,买卖双方谈妥以18.5万元的价格成交。卖方在车辆转让协议中保证这辆车来源正当;手续真实有效;无偷、抢及经济纠纷;无违章事故等,保证此车能正常过户并协助陈先生办理了过户。车行老板这么信誓旦旦地保证,陈先生就放心买下了。
陈先生妻子告诉记者,买了车,他们很高兴地开回上海工作,今年10月10日,车子被撞坏,就到4S店去维修。不曾想,第二天就接到4S工作人员的电话,称陈先生的车子有问题,车子不是他们4S店系统里的型号,车架号和合格证都有问题。陈先生还说:“4S店说这辆车有可能是走私车辆,就连行驶证都是假的。如果我们坚持维修走保险的话,可能保险公司会报警。”
近20万元买了辆有问题的轿车,陈先生夫妻俩当时心里很急。之后,他们想到车管所肯定知道,就去了车管所。“扬州市车管所工作人员说,2018年4月份,车行老板就已经知道有问题了,相关交易人家也不清楚。”陈先生说。在扬州市车管所,当相关负责人拿出车行老板知道车子合格证有嫌疑后的过户承诺签字时,陈先生知道自己被骗了。
日前,陈先生夫妇来到宝应县二手车交易市场,找到卖车的仲老板,告知他车子有问题,向他讨要说法。但这位仲老板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他认为,此事是扬州车管所的过失,与车行没有一点关系。在后来的交涉过程中,车行老板一再表示,陈先生应该去法院起诉扬州车管所,而不应该找他讨要说法。“你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最终法院判我要承担多少责任,我不会少你一分的。”仲老板态度强硬地说。
无奈之下,陈先生来到县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要求卖方退还购车款。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县消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双方协商无果,建议陈先生走法律诉讼程序。
为了维权,陈先生夫妇来回奔走于上海、扬州、宝应三地,身心疲惫。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买了一辆二手车,却惹来这么大的烦心事。
陈先生急切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协调解决此事,他也想通过报道,提醒广大市民,在今后的生活消费中擦亮眼睛,别再像他这样惹上麻烦事。
(刘强 胡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