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完最后一车粮,曹甸镇的老仲从粮站接过卖粮款,3280元!老仲对这个数字记忆犹新。这3000多元是老仲两亩多地的水稻收入,加上他在村里当保洁员的工资、五保户定额补助,算起来老两口子一年也有近两万元的收入,在大家的帮助下,60多岁的老仲不仅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老仲的经历是我县1万多贫困户脱贫工作的缩影。据了解,2018年我县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有10846户、19836人。今年以来,围绕年底“全县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实现人均年收入稳定达7000元,市、县两级经济薄弱村村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45万元以上”这一目标,我县突出推进落实“三保五助”扶贫政策这一主线,下好“绣花”功,啃下硬骨头,真正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中,举全县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家住西安丰镇的张如明2016年患上了尿毒症,需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年10多万的治疗费用让他无能为力。镇扶贫办在得知情况后,帮他建档立卡,作为帮扶对象,享受相关医疗减免和补助,一年下来张如明只需花费3万元的医疗费,大大减轻了治疗负担。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所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县坚决落实各项扶贫政策,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确保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保基本生活方面,从今年7月1日起,我县农村低保标准已提高至680元/月;低收入农户个人自付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用减免到位;镇区全面落实每月免5吨水、15度电、5m3天然气、有线电视减半收费等政策。保危房改造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县计划改造低收入农户危房1200多户,已累计改造953户。保基本医疗方面,实现低收入农户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保障“一站式”即时结算,为每户低收入农户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县、镇医院实行低收入农户就医“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等。
助贫困劳动力就业方面,有计划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因人安排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
氾水镇龙河村的尹国顺为救助患有白血病的儿子,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数万元的债务,最终并没能挽回儿子的生命,这让原本幸福的家庭失去了生活希望。为了帮助尹国顺一家度过生活难关,镇扶贫办不仅帮他在村里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还经常去他家走访慰问,鼓励他坚定生活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尹国顺慢慢地从失去儿子的痛苦中走出来,力所能及干一些零活,今年底将有望脱贫摘帽。
在扶持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上,县、镇财政分三年,每年拿出2000万元,扶持县级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化厂房。目前44个县级经济薄弱村总建设扶贫厂房60000平方米,已完成80%,剩余部分预计年底前建成;17个市级经济薄弱村已有15个通过市级验收。
为巩固脱贫成效,我县按照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和“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建设要求,组织镇区开展“两系统”信息数据比对核对,修改错误数据,补齐缺失信息,提升数据质量。聚焦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重点环节,组织督促检查,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督促整改。对省委巡视组、市审计组、市纪委督查组反馈的存疑信息,县扶贫办组织各镇区全面核查,对照政策并结合村民民主评议结果,明确应进必进,应退必退。
小康路上,不让一户贫困家庭掉队。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迎着决胜全面小康的目标,将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焦点不散、靶心不变、标准不降,啃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记者 梅友宽